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主题 : 一代英雄袁崇焕(东莞石碣)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0382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11 点
金钱: 53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2(时)
注册时间: 2010-06-03
最后登录: 2011-08-12
楼主  发表于: 2010-06-13 11:28

0 一代英雄袁崇焕(东莞石碣)

春节期间抽空到了东莞石碣参观了袁督师故居,供没去过的朋友凭吊 naB[0I& N  
M9S[{Jj*  
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 m7mC 7x  
WUi7~Ei}  
 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镇压民众的刽子手,对内镇压是能手,对外抗敌则是软蛋),却韬略激荡而胸藏十万甲兵(北宋范仲淹也曾以文官领军征讨西夏,强悍的西夏军竟不能挡,自视甚高的西夏王元昊称其胸藏十万甲兵、韬略过人,视其为心腹大患,但范仲淹却以其孤傲而备遭排挤,不久即被贬官流放,虽身怀大志却不得伸,不过登楼临水一叹,且把胸中韬略激荡沉寂于眼前死水微澜,只将接天碧波万顷升腾为笔下书愤淋离,只留下《岳阳楼记》余世,终其半生只能是泛舟湖上、终老山林,与袁崇焕的坚忍不拔、隐忍伸志相比,范仲淹的过于孤傲、不和与世,导致其报国之志只能是空谈。 `[1]wV5(5@  
s*}d`"YvH  
须知明朝军队外出作战,向来是太监担任监军随行,基本上讲就是天天在一帮阉党的裤裆下面钻来钻去,凡事都要唯太监马首,要“早请示、晚汇报”,否则动辄就是上纲上线扣帽子杀头贬官,而崇祯皇帝尤其多疑,喜好刚愎自用,满朝的文武大臣不是杀就是贬,没有一个能顺眼的人,基本上换了几波人,以致人人自危、无人敢言,崇祯一生中只相信的就是身边的一帮内待太监,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决死报国的毅力,象范仲淹那般孤傲,袁崇焕绝对坚持不到第二天日出,只能是有头睡觉、没头起床。 wY}+d0Ch  
.^1=*j(;  
UuA=qWC  
袁崇焕投笔从军之时,已是内忧外患之世,明朝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已是千疮百孔。以其文弱之身,上事自用之昏主,朝野又遍布奸党压制清流,居然能在乱世上崛起,投笔从军而重整山河,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引十三门佛朗机巨炮(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果敢从国外引入新式武器),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致其不久伤重不治而亡),却皇太极十年徘徊于关外,而不能奈何。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以明之积弱,与汉唐之强盛相比,袁崇焕能有如此功绩,远非卫青等人堪比。 .~8IW,[  
2I39fZa  
&9g#Vq%   
?Z7C0u#wd  
Nb{oH+$b  
8c$IsvJg  
qm}7w3I^  
虽终陷于范文程反间计得逞,可恨朱由检一小儿昏主,自毁长城、自废武功。自袁崇焕死后,山海关内再无人能堪此大任,终致大明国破族亡。只要范文程阵前一句话:你们只要看看袁崇焕是何等下场?便致诸明军大将下旗称臣,倾刻间三军俯首。 gzdgnF2  
%n c+VL4  
  公元1643年,李闯攻入北京,朱由检急命崇焕手下大将吴三桂入京勤王。然吴三桂坐拥八万关宁军(为明军之最精锐武装),却按兵不动,只等明朝灭亡(并非为吴三桂平反)。崇祯皇帝上吊于煤山前,身边只余一名太监陪同。要怪,只能怪崇祯自己。 }`^<ZNkb/  
*m]%eU(  
  当年李自成屡战屡败,只余百人而遁入车厢峡中时,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下,闻陕西、河南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而官吏仍横征暴敛,以“辽饷”为最重(即征讨辽东之军费,实际上根本没有用在征辽上)。于是李闯大喜过望,一拍大腿之下大喊“机会来了”。此后数月,李闯军一路收容饥民扩军,由百人迅速扩充至五十万余,最终成了气候。最终当李闯军攻入北京城,打开崇祯皇帝的银库时,李自成惊呆了,天天在喊穷的崇祯皇帝,根本不穷,征来的“辽饷”都躺在了仓库里,直堆到了天上。 4]8PF  
IPE(  
  “崇祯跌倒,自成吃饱”。如果这些银库里的银子都用在了征辽上,恐怕袁崇焕早就横扫关外,一直打到韩国釜山了。须知袁崇焕是省吃俭用、到处筹措,才积攒了少许银两,跟葡萄牙换来了13门佛郎机巨炮的,如果崇祯扫扫仓库底,恐怕都能让袁崇焕屁股流油了,何必到处去化缘,只需买来百十门佛郎机,管叫不识热兵器厉害的努尔哈赤蛮子全军履没。而正是这13门辽远城墙上的巨炮,让努尔哈赤辛苦一辈子积攒起来的军事家底,几乎全部拼光了。实际上传到皇太极手中的,已经是个烂摊子,重新白手起家的皇太极无奈,最终选择了重用范文程等汉族文官,于是就有了硬的不成软的来,就有了近乎弱智的“反间计”的再度出现。 4';['  
*XzUqK  
  公元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华夏山河再遭劫难,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尸横如山之下,没有人记得袁崇焕。直到清帝三世后,乾隆皇帝再度翻开明史,感慨其报国之忠、功业之伟、身世之悲,遂公开此间内幕。世人方知崇焕乃华夏民族真英雄也。 X}bgRzj  
u09OnP\  
  史传:明朝法度严明,有“轻其轻罪、重其重罪”一说。明太祖朱元璋感觉重罪的刑罚不够重,比如“凌迟”一刑。古之法度,凌迟有六六三十六刀及360刀两种,多以简单取36刀结果性命,即六六三十六个洞之说。。而要刮360刀,则需要用渔网网住人,取刀一片片的将从渔网鼓出来的人肉割去,直至360刀人断气为止。而朱元璋仍感觉不够,觉得至少要刮3600刀才够解恨,但当时的刽子手,没有一个能做到,因为刮不到那个数,人就已经死了。后来擂场比武,终于有一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后,离3600刀还差57刀的时候,这个骂声不止的犯人终于断气了,创造了当时的大明律最高纪录,于是《大明律》后来有了新规定:凌迟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这个纪录,后来再无人能打破。 I`KN8ll  
7,LT4wYH  
  明史载:崇焕行经法场前,刽子手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极痛恨辽东靼子,而更恨汉奸行径,于是有钱的捧钱场,富户们大把扔钱向刽子手行贿,竞价争买崇焕之肉“生”食之,没钱的捧人场,穷人们争相从刽子手手中抢来崇焕之肉生食之,一块肉往往又被争抢撕扯成数块,整个场面直比一场“人肉大拍卖”。至法场时,崇焕已气绝,骨肉无存,只余一首(头颅),崇祯皇帝命将其首传视九边(长城上的九个边防关口),以此震慑边将,以禁效尤。 ')FNudsC  
~GY;{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 <$9AP  
Bp6Evi  
  在中国几千年的谋略兵法中,“空城计最无奈,反间计则最可耻,也最弱智”,但恰恰反间计却屡屡得逞。在反间计得逞后的一年多里,崇祯皇帝命厂卫严审袁崇焕,但是前后查了一年多,在明朝刑罚手段空前发达的条件下,虽百般重刑之下,各种刑罚手段用尽,袁崇焕却矢口不认其罪,东厂的一帮狗子们拿他也没有办法,上报皇帝定夺,崇祯到了还是一个“凌迟处死莫须有”。袁崇焕只余下的的头颅传到山海关,吴三桂、祖大寿、洪承畴等袁之部将都看到了。 CnA*o 8w  
-XY]WWlq  
  在诸多明军中,袁崇焕身后留下的辽远边军,是最有战斗力的一支,此点从吴三桂的关宁军从辽东一直打到缅甸即可见证。当年八万关宁军从辽东打到云南时,只余下了四万人,南明皇室逃入缅甸寻求庇护,清廷交涉但缅王不从,在清廷的一再催促下,吴三桂最终亲率四万关宁军,穿越茫茫缅北原始丛林,沿途疾病、饥饿、蛇虫鼠蚁之下,只余衣衫不整的两万人最终走出了原始丛林。 z KWi9  
bm7$DKp#  
  而正是这仅存的两万人,面对缅甸举国动员的几十万大军,面对从未见过的象军,关宁军一击之下即全歼缅军,迫使缅甸臣服并交出南明皇室,吴三桂报仇心切,随即用弓弦绞死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而数个世纪后的抗日战争,十万中国远征军再度进军缅甸,来回两次穿越缅北原始丛林后,十万人只余下两万人,且大部辗转撤到了印度。但是正是袁崇焕身后的这支军队,后来却成为了满清入关的前驱之师。 \J\1i=a-=  
N4 mQN90t  
  李闯包围北京,崇祯命三桂入京勤王,吴三桂回旨也答应了,但是实际动作十分消极,直到北京城破,关宁军还在路上散步,此后的历史人人皆知,吴三桂反反复复,先归大顺朝,后降满清,数十年后又掀起“三藩之乱”。后来野史戏说,认为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不是想为吴翻案。换了谁是吴三桂,看到其主帅忠君报国一生,却遭凌迟处死后余下的头颅,都会有想法:明朝,该亡了。 CblL1q8  
aH$*Ue@Q  
  吴三桂纵容绥靖李闯攻陷北京,坐视崇祯自生自灭,情理之中,也应该;后来引清军入关,则不应该,是卖国汉奸行为,但是这两者前后还是有历史因果关系的。前者,吴三桂为其主帅的冤死抱不平,坐视不理,属人之性情;但袁崇焕的反面典型,碰到吴三桂顾虑自身利益狭隘自私之人,则必然会衍生心理畸形。吴三桂是狼,不会象袁崇焕一样忠君爱国到任人宰割,顾及到自身利益,必然会降清投敌,而且大顺军及李闯王的失误,也是导致吴三桂降清的直??,将八万关宁军精锐拱手送给了满清。 j({L6</x  
h; unbz  
  吴三桂是狼,但袁崇焕用人心切,自是十分赏识重用其才。从某种程度上讲,袁崇焕死后,真正能与满清抗衡的,也只有吴三桂,只有他的关宁军能与满清决死一战。袁崇焕生前,把吴三桂用在了报国忠君上,充分发挥了他的卓越才能,关宁军的声威大振要归功于袁崇焕的识人之才;而在其死后,已有前车之鉴,丧失了主帅导引正途、压制狼性欲动之下,吴三桂犹犹豫豫中在寻找机会,只是顾忌家人被崇祯全部扣在京中而不敢有所动作,但在他体内狼的本性逐渐开始显现,在抵御满清的动作上日渐消极,此点被范文臣尽收眼底,范文程明白;吴三桂绝对不会甘愿成为袁崇焕第二。 RMrt4:-DI  
!p9F'7;Y<  
  与皇太极相比,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皇太极吸取了努尔哈赤不重视汉族文官谋略的教训,大胆起用了范文臣等一大批汉奸文士,可以讲皇太极用对了一个人(范文臣),之后又害倒了一个人(死对头袁崇焕),同时也为日后策反拉拢吴三桂等明军将领埋下了伏笔。皇太极死后的明清对抗态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倒向了满清,作为皇兄的多尔衮只是坐享其成、顺手牵羊而已。 IweQB}d  
Ri-wbYFaP  
  在袁崇焕诸多能征惯战的部将中,最终两极分化,少数人未降清而坚持效忠明室,但大多数最终选择了投靠满清,成为了满清后来入关的前驱走狗。但是在辽远军中,无论降清与否,没有人愿意相信他们爱戴的主帅--袁崇焕是汉奸。在其未降清的部将中,有一人后来为袁崇焕修建了衣冠墓,并世代相传为之守陵,起到今天,已是十几代人之后,其后人依旧在为袁崇焕守陵。袁崇焕的衣冠墓而今已隐没于市井小巷之内,香火廖落车马稀,少有人知道。 ~d5{Q?T)  
aA yFu_  
  前年中央台曾报道过袁崇焕部将的后代,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家族传承,到了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然仍坚持不懈,经常为其扫墓敬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泪下。正是这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使得他的死对头,满清皇帝乾隆在看到其史实后,也不禁为之感慨,最终下旨为其平反,这段尘封百年的历史才得以重见天日,一幕千古冤案才得平反。 Wj*6}N/  
cRfX  
  在睿??在明末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袁崇焕一个区区的辽远边将,以其孤弱之躯,为国家安宁和百姓福祉而粉身碎骨,终身立志报国忠君却横遭血冤。 Yc5$915  
C"mb-n 7s  
  商王武丁也好,卫青、霍去病也罢,换成了袁崇焕所生的年代,未必能做出那般伟业。岳飞也曾遭受千古奇冤,但岳飞死时,所有中国人都知道他是冤屈的,至少他不会入地狱了,遭骂名的是秦桧。而袁崇焕却沉冤百年,只到统治者良心发现,否则便要沉冤万世了。 X:g5>is|  
KoXXNJax  
  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积淀,是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怀念武帝刘彻、李世民、朱棣这些强势君王时,我们也应记住卫青、霍去病这些彪炳千秋的一代名将,同时我们更应记住袁崇焕这样人文悲剧。不要只记住那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树上的崇祯小儿,不要只记住“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更要记住那3543刀之痛。 ;NPb  
1X9sx&5H  
  华夏民族本是一个极其坚忍的民族,坚忍的民族心性之下乃是遇强则强的无限潜力,每当这个民族陷入危机之时,便有无数仁人志士挺立而出,怀抱“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的精神,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力挽狂澜于既倒而砥柱中流,使得华夏文明能够生生不息而传承至今。但正是一个反间计之下,无数的自毁长城、自废武功的历史悲剧周而复始的重复上演。 42Ffx?Qmv  
CC87<>V  
  袁崇焕,一个不是战神的“神”,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 {5z?5i ?D  
nocH~bAf2  
  袁崇焕说:我不入地狱,谁人入地狱。最终他下了地狱,一下就是直入十八层地狱,而且一下就是百年,百年中被亿万国人骂为汉奸,似乎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而永世不得超生。 $fvUb_n  
`RzM)ILl  
  请看完帖后为袁崇焕将军默哀片刻,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记住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之痛。那3543刀之痛,乃是一个民族的千古之痛,犹如阴魂不散一般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能听到它从地狱深处传来。 cE]kI,Fw,M  
=XS'V*  
  吾粤崎岖岭表,数千年来,与中原之关系甚浅薄。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1@{Zz!S  
——梁启超《袁督师传》 K|1^?#n  
Hm^p^,}_x  
  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级别: 嘉宾
UID: 29892
精华: 0
发帖: 784
威望: 68 点
金钱: 587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 点
在线时间: 3392(时)
注册时间: 2010-01-02
最后登录: 2014-12-28
沙发  发表于: 2010-06-13 12:11

敬仰袁大帅! 6u7HO-aa  
。。。。。。。。。。。。。。。。。。。。。。。。。。。。。。。。。。。。。。。。。。。。。。。。。。。。。。。。。。。。。。。。。。。。。。。。。。。。。。。。。。。。。。。。。。。。。。。。。。。。。。。。。。。。。。。。。。。。。。。。。。。。。。。。。。。。。。。。。。。。。。。。。。。。。。。。。。。。。。。。。。。。。。。。。。。。。。。。。。。。。。。。。。。。。。。。。。。。。。。。。。。。。。。。。。。。。。。。。。。。。。。。。。。。。。。。。。。。。。。。。。。
行到山穷水尽处,坐看风起云涌时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0382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11 点
金钱: 53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2(时)
注册时间: 2010-06-03
最后登录: 2011-08-12
板凳  发表于: 2010-06-13 12:15

崇祯帝在其初登大宝,诏令起用袁崇焕之时,便令内廷太监与锦衣卫暗随诏使追寻袁崇焕去向,召其回京任职,并暗访其家山风水。寻至白马,只见此地山川奇胜,风光迥异,必是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之所,回朝禀报,更令崇祯帝心神惊疑不定。但边事垂危,朝廷正在急需用人之际,心中虽有不解之惑,还是擢升了袁崇焕,疑人重用。崇祯起初对袁崇焕尚是非常信任的,“擅杀毛文龙”后也不加指责,直至率师勤王还授以重权,却在强敌一退去就将袁崇焕系下大狱,虽有“反间计”一说,崇祯也只是怀疑,一时难辨真伪。所以逮捕袁崇焕下狱后,又派出国师到白马莲塘来勘踏,得知其宅乃“飞凤饮水”之格,其祖父袁西堂又葬在凤凰岭“飞凤含珠”之穴,《葬经》有云:“凡鸡地者必出王。”锦鸡者,凤凰也。其祖母又葬在贵能出天子的濛江“帅地(象棋地)”(今濛江镇袁屋坪塘冲,大泥墓尚存),家山屋宅,处处皆风水大地,处处有帝王之气。 Y+7v~/K=  
yI;Qb7|^  
  崇祯帝本来就笃信风水之学,听后惊恐万状,惟恐江山被夺,又加上首辅温体仁等阉党佞臣罗织袁崇焕“早有谋反之志”,说其诗“横戈原不为封侯”,“封侯”都不要,不是明摆着想当皇帝吗?他的名字“崇焕”,不就是要把“崇祯”换掉?如此这般,袁崇焕阴谋与阳谋都“证据确凿”,他不仅“通敌叛国”而且要颠覆大明江山社稷取而代之,这是“滔天大罪,祸心深不可测”,崇祯帝自然咬牙切齿,恨声不绝,即使将袁崇焕千刀万剐也难解其心头之恨。真可谓迷信误国,自毁长城,到头来断送了明朝江山,崇祯帝也落了个自缢身亡的下场。 87/{\h  
%~[F^  
  奸臣阉党落井投石 ZqGq%8\.s  
- |'wDf?H  
  朝中权臣、阉党罗织罪名,为被袁崇焕斩杀的毛文龙报仇,崇祯帝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忌恨袁崇焕“擅杀边帅”,藐视皇权,又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所以才自毁长城,磔杀袁崇焕。此一说言之凿凿,颇为此后代史家认可。 cS[`1y,\3  
?0<3"2Db~  
  但事实上,奸臣阉党必欲制袁崇焕于死地,为毛文龙报仇或许有之,但袁崇焕“擅杀边帅”之罪却是不能成立。不过,他的死与党争、党锢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无疑的。 \dMsv1\  
n#fg7d%  
  在辽战中,明朝比较有作为的军事统帅先后有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熊廷弼是湖北江夏人,初为楚党。他曾三入辽东,在辽战中两起两落,因主张“以守为战”,被浙党排斥,最后转而与东林党人结合。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八月,遭阉党杀害。孙承宗是江苏高阳人,东林党的骨干,广宁战役后,自请督师,在辽四年,辛苦经营,收复失地七百里,初步稳住了辽东形势。袁崇焕是广西藤县人,虽非东林党,但其被擢用、建功、遇害又无不与东林党相联系,是一个深受东林党影响的抗击后金的边关大将,他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6年)中进士后授邵武知县,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的消息震动朝野,也激励着刚刚踏入仕途的袁崇焕。 ZtT`_G&  
A| +{x4s`  
  天启初年,东林党一度参政。面对民族矛盾激化,他们能以国事为重,重视人才,加上袁崇焕的座师是内阁大学士韩炉(东林党人),所以,袁崇焕的军事才能很快被东林党发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二月,御史侯恂(东林党人)请破格用人,袁崇焕即被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同月,超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在辽东,袁崇焕勇于任事,多次深入敌前,“将士莫不壮其胆”。不过袁崇焕真正发挥其军事才干,还是在孙承宗经略辽东之后。 @'y"D  
#,;k>2j0  
  广宁失陷后,朝廷内部更加惊慌失措,“大小臣工惟思避难,甚至托故移家”。这种惊慌失措反映在军事上则是由萨尔浒战役以来,力主“大张挞伐”,反对“以守为主”变为放弃辽东,退缩山海关。于是辽左前线发生了“守关外”和“弃关外”两种战略主张的争论。兵部尚书、辽东经略王在晋认为,“东事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因此,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实际上是放弃关外。这种主张,得到视事尚书张鹤鸣(阉党)的支持。张称赞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袁崇焕等中下级官员则反对放弃关外,提出修建宁远城,“守关外,以捍关内”。 $7*Ml)H!9  
ouI0"R&@  
  袁崇焕人微言轻,只得求助于内阁首辅叶向高(东林党人)。经左光斗(东林党人)提议,大学士孙承宗以阁臣掌兵部事,巡视辽东。孙承宗到辽东后,便衣策马,历宁远、觉华,相度形势,决计支持袁崇焕的建议,痛斥王在晋的弃辽主张。他说:“今不为恢复计,划关而守,将尽撤藩篱,日哄堂奥,畿东其有宁宇乎?”尽管孙承宗苦口婆心,但王在晋始终固执己见。 hv)($;  
&pAT  
  如何对待十三山人民抗击后金的斗争,是袁崇焕与王在晋的第二个分歧。后金攻破广宁后,又强令锦州、义州等处人民东迁。由于迁徙中强令雉发,奸杀横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义州人民一半逃回,一半占据十三山抗击。在义州,合城人民誓死抵抗,最后后金兵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在十三山,十万人民在杨三、毕麻子的率领下,多次打败后金兵的进攻,后金久攻不下,筑长围以困之。杨三、毕麻子先后派人突围,向明军求援。袁崇焕主张“声援十三山,决不能委十万人于度外”,并自请“将兵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之势”。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建议,但王在晋“阳具疏为请救,而极陈其不可救之状”。牵延时日,拒不救援。被围的十三山人民,有六千人乘雨夜逃出,王在晋传檄通判吴士科舟泊笔架山迎之,既不准其人关,又不使之屯牧关外,“载而置之岛,饥疲多死”。天启二年(公元 1622年)九月六日,后金军屠山,只有两人逃入关内。一场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辽东民众抗击后金的斗争,就这样被王在晋扼杀了。 /4 f;Niem  
pQhv3F  
  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宁远战役”前后,以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全面窃权。他们在天启五年、六年两次大兴诏狱,残酷镇压东林党人,东林骨干岌岌殆尽。此时,朝中君昏政暗,魏忠贤阉党权势熏天,专制朝政,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24四条罪状,结果反遭其陷,导致了首辅叶台山,次辅韩鑛相继遭罢黜,吏部尚书赵星南等朝臣获狱被逐,一时朝政废弛,殃及边关。 8| /YxF<  
mnia>;0H  
  当时,上至亲王、公侯,下至地方官吏,无不蝇营蚊附,颂阉媚阉,各地修魏忠贤生祠就有40所。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魏忠贤遣司礼监太监刘应坤等分镇山海关等处,“不时以密封走报”,实际是对袁崇焕加强监视。在东林党失势,失去朝中权臣有力支撑情况下,袁崇焕为蓟辽总督阎鸣泰(阉党)所迫,联名上疏,请求在宁远为魏忠贤建立生祠。这显然是违心的、无奈的,但却被部分不明真相的东林党人视为叛徒所不耻,连与他一起并战边关的上司孙承宗(东林党人)在他被捕入狱时,也没有竭力替他辩罪申诉。朝中阉党余孽,首辅温体仁(毛文龙同乡)、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梁廷栋及高捷、薜国观、陈演等又极力推波助澜,不惜以十万本钱印刷邸报,宣传袁崇焕“通敌叛国罪行”,必欲置袁崇焕于死地,袁崇焕朝中无人替其申冤辩白,自然难逃厄运。 (^4%Fk&I-  
,5*4%*n\  
  至于袁崇焕“擅杀边帅”之罪,其实,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整顿军事的重大决策,也是强化边防布局的必然结果。《东江始末》记载此事时说:“华亭公(钱龙锡)造袁寓,屏去左右,低徊再四。”袁崇焕奏疏中也说:“辅臣钱龙锡为此一事,低徊臣寓私商,臣日入其军,斩其帅。”可见这个决策事前曾与东林党人,特别是钱龙锡秘密商议。毛文龙,仁和人,天启元年辽、沈失陷后,以都司逃朝鲜,后从海道收复镇江。不久,明朝升毛文龙任总兵、都督等职,开府皮岛(朝鲜称之椴岛),号东江镇。毛文龙最初在皮岛建立据点,招徕流亡,联络登州,对牵制后金有一定作用。但是,他很快投靠阉党,辇金京师,拜魏忠贤为父。辽东巡抚王化贞、兵部尚书张鹤鸣更欲借毛文龙收复镇江事,改变熊廷弼“以守为主”的方略。熊廷弼从全局出发,曾指出:“三方兵力未集,而文龙发之太早,致使奴恨辽人,焚戮几尽,厚南卫之毒,寒朝鲜之胆,夺西河之气,乱三方并进之本,误专遣联络之成算,目为奇捷,乃奇祸耳。”王化贞不听忠告,轻发偾事,终致广宁失落。 yiUdUw/  
0.5_,an3  
  此后,毛文龙专横自恣,军马钱粮不受核,杀降民、难民冒功,侵夺军饷,劫掠商船,骚扰朝鲜,不受节制;更重要的是毛文龙与后金早有私通,“阳修阴诱”。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毛文龙在致皇太极的信中说:“大事若成,连各岛都是你的……你如何待我?如佟、李之隆我,我不肯;如西夷之头领隆我,我亦不肯。 ”“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若从两旁夹攻,则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属尔管辖。”毛文龙叛明降金的罪行昭著,剩下的是待价卖身了。崇祯二年六月一日,袁崇焕与毛文龙在双岛会议,袁提出三方布置,毛认为“宁远兵马俱无用”;袁要更定营伍,毛更是不从。因此,杀毛文龙就势在必行。袁崇焕事后给崇祯的奏疏说:“请旨而出海以行诛……机一泄而贻患无穷……惟有出其不意,收而戮之。”袁崇焕快刀斩乱麻的果敢行动,深为孙承宗所欣赏。他后来在《闻袁自如被逮》诗中称此举“东江千古英雄手”。《明史》中《袁崇焕本传》也说:“崇焕在辽,与(赵)率教、(祖)大寿、(何)可刚定兵制,渐及登莱、天津及东江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这一切说明袁崇焕整顿东江是必要的,有成效的。而且,袁崇焕握有崇祯帝御赐的“尚方宝剑 ”,可以便宜行事,即斩杀了毛文龙,袁崇焕也罪不当磔。但毛文龙依仗阉党,朝中权臣又多得其贿赂,袁崇焕断了他们的财路,虽然自己清廉自重,但却不明白贪污受贿是犯罪,阻碍别人升官发财也是“犯罪”,遭至权臣阉党的忌恨。 3IxT2@H)  
33 4*nQ  
  至于“通敌叛国”、“引寇入关”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事实上,袁崇焕对后金绕过宁(远)、锦(州),另觅道路,威胁北京的可能性早有警觉。 iB`m!g6$  
/L 4WWQ5  
  在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春袁崇焕就指出,“蓟门单弱,敌所窃窥。臣身在辽,辽无足虑,严饬蓟督,峻防固御,为今日急著”。但是,袁崇焕一疏再疏,终未引起崇祯帝的重视。九月八日,“又报奴已渡河”,袁崇焕“即发参将谢尚政等备蓟,及至彼,蓟抚以奴信未确,仍勒之归”。袁崇焕的援军刚刚被遣还,后金的攻势开始了。十月,后金兵分三路,一入大安口,一入龙井关,一入洪山口。十一月,兵抵遵化。面对京师危机,袁崇焕“心焚胆裂,愤不顾死”,先命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部入援,赵在遵化城下中矢阵亡,遵化失陷。接着后金兵越过蓟州,西徇三河、顺义,直逼通州。袁崇焕急驰入援,沿途分兵防守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蓟州等处,并于后金兵之前赶到通州。袁崇焕突然出现在通州,后金军完全没有料到,惊吓溃败,以为退路已断绝,于是西犯京师,实际上是为了自保而被逼施展的“围魏救赵”。袁崇焕不顾士马疲劳,间道飞抵京师,在广渠门外与后金军进行了一场激战。袁崇焕躬环甲胄,自辰时至申时10个小时,转战十余里,冲突十余合,终于打退了后金兵。皇太极下令退出北京城,保卫北京之战胜利。 *dl@)~i  
"8X+F%  
  十二月初一,正当袁崇焕准备乘胜进军之际,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并以“招兵胁和,将为城下之盟”的罪状,将其下锦衣卫狱。这件事与皇太极设下“反间计”的圈套有关。据蒋良骐《东华录》卷二记载:“先是,获明太监二人监守之。至是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遵上密计,坐近二太监,故作耳语云:‘今日撤兵计也。顷上车骑向敌,有二人来见,语良久去,意袁巡抚有密约,事可立就矣。’时杨太监者,仰卧窃听。庚戌,纵之归。后闻明王用杨监言,执崇焕入城磔之。”实际上,在此之前阉党就已制造袁崇焕通敌的舆论。兵科给事中钱家修在《白冤疏》中说:“江西道御史曹永祚捉获奸细刘文瑞等七人,面语口称:‘焕附书与尹通敌。’原抱奇、姚宗文即宣于朝,谓焕构通为祸,志在不小。次日,皇上命诸大臣会鞫明白……不谓就日辰刻文端七人走矣。” ,O+7nByi[V  
q.t5L=l^ r  
  这显然是阉党一大阴谋。姚宗文原为浙党,天启时依附阉党,曾诽谤辽东经略熊廷弼,使之去职,致使辽、沈失守,现在他又重操故伎,陷害袁崇焕。中国历史上施用反间计及诬陷忠良通敌者不乏先例,但中不中计,确可判断国君的贤愚。崇祯中计,说明这个刚愎自用的君主用人多疑,正如《明史述评》所说,“无知人之识”。查查袁崇焕投身辽战几年的光荣历史,看看眼下千里赴难出生入死的表现,戳穿“反间计”是不难做到的,但此时只信内廷(太监)不信外臣的崇祯,对阉党“借刀杀人”的大阴谋毫无觉察,甚至成了阴谋家的杀人工具。崇祯虽然自己认定“朕非亡国之君,臣皆误国之臣”,实际上他在位17年,换了50个大学士、14个兵部尚书,除袁崇焕外还杀死和逼死督师与总督10人、巡抚11人,自毁长城,令忠臣心冷。嗜杀成性的崇祯帝,处袁崇焕以磔刑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连深受崇祯帝倚重的祖大寿,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四月,镇守大凌河,也由于粮尽援绝投降了清朝。(来源:《文史春秋》) ro{MD s  
M/qiA.C@W  
  附录:袁崇焕斩毛文龙始末 b +_E)4  
%"6IAt  
  崇祯二年己已五月二十二日,辽东督师袁崇焕牌仰旗鼓司查东江官兵在清江者给赏。随登岸,轻骑。标下各官当有龙武右营都司金鼎卿带船二十八只接应,俱列坐觞酒
拿得起,看得开,放得下!!!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16946
精华: 0
发帖: 453
威望: 53 点
金钱: 245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4 点
在线时间: 2636(时)
注册时间: 2009-08-15
最后登录: 2020-07-11
3楼  发表于: 2010-06-13 12:27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0382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11 点
金钱: 53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2(时)
注册时间: 2010-06-03
最后登录: 2011-08-12
4楼  发表于: 2010-06-13 12:28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Kna'5L5"  
ZjK~s)RC  
zkOgL9 (_8  
$} Myj'`r  
73.b9mF  
|+bG~~~%j  
6M9rC[h\  
袁崇焕(1548-1630)??明末军事家,抵抗后金英雄。字自如,又字元素。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出生于平南。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喜欢研究兵法,常向退伍老卒了解东北边塞情况。天启二年(1622)入京朝觐,升任兵部主事。单骑赴山海关考察关内外形势,自请守辽抗金,擢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组织修筑宁远(今辽宁兴城)等地城堡,招练兵马。天启四年再迁山东布政司右参政。督率军民修缮边镇,开疆拓土。天启五年十月,抵制辽东经略高第之命,拒绝将军队撤译关内,率部留守宁远。升山东按察使。次年挫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劲旅,获宁远大捷。改任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兼兵部侍郎,收复高第所弃关外故土。天启七年苦战宁远、锦州,击退皇态极所率后金大连。因受宦官魏忠贤党徒诬陷,辞官归。崇祯元年(1628)起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斩杀皮岛守将毛文龙。不久后金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龙井关入长城,直趋北京。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崇祯帝误中皇太极反间计,以为袁勾结后金,引敌胁和被逮下诏狱。崇祯三年八月以谋逆罪磔死。清初设馆修《明史》时,冤情方大白。
级别: 金牌会员
UID: 40382
精华: 0
发帖: 89
威望: 11 点
金钱: 53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42(时)
注册时间: 2010-06-03
最后登录: 2011-08-12
5楼  发表于: 2010-06-13 12:36

藤州访古说袁公 sFTIRVXN,  
Z0=OR^HjA  
暮春三月,春深似海。 SOL=3hfb^  
梧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一行专程到藤县白马乡莲塘村访古。 9lxT5Wg  
从县城西进,走了一段水泥公路便换乘越野车拐入崎岖曲折的山路,颠簸了18公里,到了西江岸边。下车,就一头扎进幽 >vU Hf`4T  
篁与巨榕的浓荫中。 .%A2  
滔滔西江突然在此拐了个弯又再拐一个弯,于是一个半岛突兀耸立在千里的珠江中游!“好气派!好风水!”有人感慨系 loJ0PY'}=  
之。 *Y ZLQT  
村人说,全村共有19棵350年以上的古榕,有18棵是袁公遇害后村人为纪念他而栽,最早一棵是袁公少年时手植。我们瞻仰 K&h6#[^\d  
了袁公故里纪念碑、袁公故居遗址,参观了村容村貌,登上半岛的后山公园,饱览半岛山川形胜。 L9@jmh*E  
“龙盘半岛柱擎天,榕荫古村出少年。 $%-?S]6)  
居然举国同遗恨,不识袁公故家园。” `vSsgG  
我口占一绝,满怀感慨。在旧祠堂内,摆放不少石墩、石柱、刻碑之类,其中有袁公当年的喂马石槽,件件都是宝物。各 aBnbu vp  
位专家向村长等谈了观感和维护古迹、发展旅游观光规划意见后,便到袁公当年手植之巨榕下。树旁有碑,刻袁公植榕诗 '3Ie0QO]"%  
。诗云: URgF8?n  
榕生在粤中,人以不才弃。盘曲势参天,婆娑荫覆地。 DvCt^O*  
暑月多炎溽,亭亭独苍翠。珍兹数尺枝,伴我不憔悴。 p3o?_ !Z  
春来手自移,培植同幼稚。灌溉何殷勤,日夕必再至。 =.c"&,c?L  
望尔枝叶盛,庇护有深意。十年计匪遥,可以岁月记。 96avgyc  
纵斧摧为薪,一任后人事。 oX~CTunP  
“纵斧摧为薪,一任后人事”,一语成忏!不幸言中!一代统帅巨擎,才46岁之英年,敌闻丧胆,民之孚望,军之督师, Xn=fLb(  
朝之良将,国之干城,竟被对手小小的计谋而含冤千古!犹如擎天巨榕被摧之为薪,作为后人我们如何面对? (YOgQ)},  
我们广西藤县竟有这样一位可歌可泣、气壮河山、系国安危、擎天柱国的大英雄?对,他就是广西杰出的弟子袁崇焕。 7w*&Yg]  
袁崇焕何许人也,他是明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爱国统帅和民族英雄。 gib]#n1!p  
    袁公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白马乡莲塘村人(祖籍广东东莞,其父袁子鹏墓地在广西平南县白沙村,祖父袁西堂墓地在 K;PpS*!  
藤县白马乡莲塘村外的犁头山。乡人云,其祖上居东莞,往柳州做木材生意,往来于西江,发现莲塘村位于西江河湾之半 / ["T#`  
岛上,风光绮丽,乃风水宝地,遂落藉于此,历五代而出崇焕)。 di 5_5_$`o  
    崇焕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四月二+八日(6月6日),二十二岁举试于乡,三+五岁中进士任福建邵武县令。三十八 nmGHJb,$  
岁那年,后金进逼,畿辅震惊,被御史侯恂言和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人赞誉为“英风伟略”、“饶有才略”、“沉雄博大, i.]zq  
端谨精详”的袁崇焕连升三级,提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再升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四个月后又升至兵备副使。崇 nz\fN?q  
祯元年(1628年)四十四岁升兵部尚书,世称督师。 'Ot[q^,KRG  
    崇焕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单骑出关,率军征战,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师大捷,气得身负重伤 rWXW}Yg  
的后金统帅努尔哈赤忧愤而死;并令继位的皇太极惨败北京城下,退出关外,大振了国威! EoeEg,'~F  
  皇太极面对这位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明军统帅,自知战不能取,兵不能胜,便施以阴谋,利用明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导演 bRK9Qt#3  
一出“反间计”,令阉宦诬陷袁崇焕通敌卖国,昏庸的崇祯皇帝便磔死崇焕,自毁长城。于是后金长驱直入,明朝也灭亡 p rgjU  
了。 ;GS JnV  
  最后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带着小朝廷流亡到袁崇焕故乡的西江上,泊在系龙洲过了一个亡国的中秋之夜,其从南宁逃 }t'^Au`X  
窜,途经白马乡河湾,对莲塘村崇焕故里,在殿船上遥拜一香。但太迟了! fLAF/#\2  
  清朝建国后在其《清朝开国方略》中公开了皇太极“反间计”的秘密,袁崇焕的冤案才大白于天下! w$4Lu"N :  
    袁崇焕在莲塘村已无直系后人,清人撰的《明史》说当年“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藉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 cw.7YiU  
余赀,天下冤之。” *@nUas 2"  
    这是与北宋岳飞的冤案一样的千古奇冤! %"zJsYQ!  
    今日,举国竞举名人、古迹作资本以招徕旅游观光,拉动地方经济。而提到袁崇焕,全国的电视剧及媒体无一不说袁崇焕 $EIkk= z  
是广东东莞人,其祖藉的东莞更是大手笔,浓墨重彩,大张旗鼓,大沾其光。国人(学术圈子除外)又有多少人知道袁崇  |_ *$+  
焕的出生、成长、出仕之地及其祖辈五代均是广西藤县的白马乡人呢?此亦一冤也!从未到过东莞的袁公泉下有知,又不 D,/9rH  
知作何感慨! Kc0OLcu^d  
    袁公,让国人识你乡藉,该是时候了! M6sDtL9l  
    一炷高香,献给你在天之灵,泪祭!鸣呼,尚飨!
级别: 天王会员
UID: 24216
精华: 0
发帖: 698
威望: 79 点
金钱: 691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 点
在线时间: 60480(时)
注册时间: 2009-10-31
最后登录: 2018-06-10
6楼  发表于: 2010-06-13 13:44

向精忠报国的袁将军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级别: 贵宾

UID: 30829
精华: 0
发帖: 4084
威望: 336 点
金钱: 2532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7 点
在线时间: 27504(时)
注册时间: 2010-01-13
最后登录: 2024-01-08
7楼  发表于: 2010-06-13 14:51

 
萬緣放下 親禮彌陀。
级别: 贵宾

UID: 8120
精华: 1
发帖: 3378
威望: 225 点
金钱: 2292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52 点
在线时间: 27018(时)
注册时间: 2009-05-02
最后登录: 2024-04-02
8楼  发表于: 2010-06-13 16:29

 
级别: 钻石会员
UID: 37086
精华: 0
发帖: 373
威望: 72 点
金钱: 23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 点
在线时间: 1188(时)
注册时间: 2010-04-07
最后登录: 2012-01-11
9楼  发表于: 2010-06-13 19:18

菩萨鱼 H@' @xHv  
su;S)yZb  
   
新人画圈圈地圈错勿怪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四叩首 五叩首 再叩首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Pages: 1/2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阴宅风水≌≌ » 一代英雄袁崇焕(东莞石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