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忙里偷闲告友人 --]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问题-讨论-经验-理论-综合研究≌≌ -> 忙里偷闲告友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聚福堂陈日公 2020-06-25 12:25

首先感谢龙坛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众位易友交流的平台,再次感谢众位易友的厚爱关怀,我因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回龙坛发帖,望众友见谅,今后如有至询可加微信细聊,本人微信与电话同步!

天地我为一 2020-06-25 12:53
陈师!端午安康!好人平安!吉祥如意!     

天地我为一 2020-06-25 12:58
天地人玄机 儒释道智慧           转自      三僚儒易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人们在这天划龙舟、吃粽子、熏艾草,辟邪祛毒,祈求平安。
道家:天道阴阳,祈福纳祥
《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尽阳复,阳盛阴衰,阴阳循环,才有了万物的生生不息。
“阴阳之下,万物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
“五”这个字,,上下的两横分别表示阳和阴,而中间交叉的“乂”表示阴阳交错,相互作用。
“天道阴阳,五行为本”,五是天数,代表天道,所以人们常说“九五至尊”。
五又是阳数,所以端午又称“端阳节”。
五月初五,双五相逢,阳气无以复加。
天上太阳毒辣,地上毒虫横行。
所以端午这天,人们用艾草煮煮鸡蛋、艾草煮水洗脸,喝雄黄酒、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系五色丝绳,以此来辟邪、祛毒。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请天师钟馗来驱鬼,斩灭五毒,祛除百病,镇宅佑安,祈福纳祥。
有的人则把张天师的的画像绘在香囊上,称之为天师符,挂在身上,百毒不侵。
道教有一部经典《朝修图》说:“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其日可请道迎仙,请益寿。”
由此产生了古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续命索、延命索等习俗。
端午节最早一直是作为避疫、驱邪的节日传下来的。人们在这天祈福纳吉,求神避祸。
一直到唐代,人们才逐渐把端午节当成佳节良辰来看待。
佛家:地道吉凶,普度众生
古人说:“五行之气有偏全,故万物之命有吉凶。”
端午节处在夏至时节,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却也是阴气始现,万物由盛转衰的日子。
这样日子,非是吉日,而是恶日。
五月的时候,瘟疫滋生,毒虫遍布,人很容易生病,所以人们更倾向于祈福纳祥,规避祸患。
古人认为五月初五不吉利,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会克父母。
很多父母会把孩子送往寺庙,落发出家,以求了断尘缘。
唐代著名的“法云公”就出生在五月初五,小时候被父母送到寺庙当和尚。
既规避了祸患,也救了孩子。
后来孩子成为一代高僧,他的经历也一度传为佳话。
在端午节圆寂的僧人,也备受佛家重视。
唐代著名高僧扬州大云寺鉴真大师,公元763年五月五日无疾坐亡,其真身不坏。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五月五日,炎火流世,毒虫四起,小鬼横行,高僧圆寂本来就是一种“献祭”。
以个人的生命和道行,换来世间的安乐太平。
所译佛经如果在五月五日这天封笔, 也是佛教的大事。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入定不定印经》一卷、《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一卷等, 于武则天久视元年( 700) 五月五日在东都洛阳的三阳宮译毕,朝廷也下诏褒奖。
佛经入世,也是一份普度众生的力量。
《华严经》里讲: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凉。
这是众生的渴望,也是佛家的慈悲与善良。
儒家:人道德智,为国为民
端午,端正的意思是端正,午的意思是正中。
端正内心,持心守正,才能顶天立地。
儒家最注重人的品格,一个人修行到了深处,就能立地成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唐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屈原仁爱忠贞,却被小人中伤,楚国灭亡之际,投江自尽。
人们划龙舟去打捞他的尸身,往江中投粽子希望鱼虾不要啃食他的尸体。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们总是敬仰那些忠诚正直,为民请命的英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儒家的使命,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
端午吃粽子的时候,把谷物抛入山上、江中,也是一种民间的祭祀。
祭祀五谷之神,感恩自然的赠与,感恩天地的厚待。
这种对大地、对自然感恩的情愫,养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重视家庭、安于土地的观念,再加上屈原的爱国精神,逐渐形成了中国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转贴顶贴,顺祝坛上各位老师众易友:端午安康!大吉大利!平安吉祥!     

千峰万水化云泥 2020-06-25 14:47
陈师有心了,吉祥如意!

王兄 2020-06-25 14:54
好久木见  陈老师!

吉祥如意!

  

长弓张 2020-06-25 19:02


查看完整版本: [-- 忙里偷闲告友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3.2 Code © 2003-08 PHPWind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