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佛这一段重要得不得了啊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6 12:29

0 南怀瑾:佛这一段重要得不得了啊

      我们现在《楞严经》卷四,现在问题是佛答复阿难修行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不要以生灭妄想心求清净空性之果,第二个问题知道自己以什么法门一门深入去专修求证。现在正讨论到佛在分析这个六根,我们这个六根怎么样去求证的道理。今天开始这一个问题等于做一个总结论。佛说“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基本问题,自性本来是觉明的,本觉本自光明,因为凡夫加上在自性本觉本明中有求明之心,因此丧失了本来的明觉。就是说迷没有什么另外一个迷的力量,就是自己一念的自信不够,丧失了。因此跟着这个生灭妄心,“粘妄发光”,好象万粘胶一样粘住这个妄念,发光就是我们六根作用很灵光的,不是另外放一种电光,就是说自己认为现在我们这个官能作用都很灵光的。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简单的再做一个分析归纳的,譬如我们眼睛离了外界的明、暗---正反的两面,“无有见体”还看个什么?我们眼睛看到谓之明,见不见闭起来谓之暗。见明见暗,离开明暗两面没有别的所见东西了。
“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我们耳朵在听的时候,有声音是动相,上面佛分析过,我们不听声音,听到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也是一种现象,这是叫静相。离开了动、静两种相,“元无听质”实际上没有一个所听的实质在什么地方。
“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鼻子的话,就是鼻子通气,感觉灵敏,一个人鼻子闭塞了没有感觉。离开了通与闭塞以外,鼻子能够嗅闻一切味道的这个所有的作用就不生起了。


“非变非恬,尝无所出”。舌头,一个是淡味、没有味,一个是所有的味,甜咸苦辣酸都是变味,离开了淡味同变味以外,舌头尝一个什么东西?没有所尝的。


“不离不合,觉触本无”。身体来讲,合拢来接触到有个感觉,离开身体这个感受就无所谓觉,有感觉什么。所以离合两种分开了,身体本来无所谓感觉。不过这个要注意哟,我们觉得身体内部这里舒服、肚子痛不痛、胸部难过不难过也是离合,必须要有一个境界来相对的,不是只讲外表,内部还是一样。所以不离不合,假使一个中性的就是一个静态了,所谓感觉的接触这个作用本来就是空了。那么再归纳这个意识思想,“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我们现在的思想都有生灭,一个思想起来或者感情思想,一个观念就过去了就没有了,生灭。离开了生灭,所谓思想了知性,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个本来清净的。佛对于上面自己所讲的,再做个简单的分析。现在告诉我们,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口念,如果老实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等于一门深入的话,这个时候眼睛不管外面,耳朵也不听外面,只反转来听自己这个声音,心里也要不做其它的想,光一心念佛,乃至嘴不念,心理念,意识念,这是用意根来修的,我们念佛是心意在念。譬如说做各种观想也是用意根来修的,普通一般的修法多半用意根来修,尤其用到意的方面特别多。所以说有些人念佛用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观音法门大部分还是在意根上修,这个详细的讨论下面有方法。现在佛告诉我们就是一门深入,我们的六根分析完了,你要求证自性的本体,譬如说念佛,我们念一声佛号,不一定出声心里头在念,六根回转来集中这一念。下面就是修行的方法,在集中念佛这一念或者你听自己的呼吸也可以,各种都可以,那么什么叫一门深入呢?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也不跟眼睛的境相在跑,也不跟耳朵在跑,一念专一。譬如说我们分析动静,大家都在那里念佛打坐,哎哟,听到自己有声音或者别人敲木鱼,觉得在念佛,不敲木鱼就看看他,那是木鱼在念佛你不在念,心跟着外面的境界在跑了,动静在跑了。合离:或者我坐在这里念佛,感觉到身体上这个感觉,跟着触觉在跑。恬变:我念佛越念口水越甜,甘露灌顶,那你是玩舌头了。通塞:念佛配合呼吸呀,我在练气功啊,一口气念多少,一千声啊,几百声啊,就是搞这个了。生灭:念佛是生灭心在念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生灭,南字念完了没有了,“无”,又是一个字,“阿”又是一个字,都是生灭心。真正的佛,念佛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光在哪里要找清楚。但是虽然你在念佛,生灭心在念,意识在念。你注意的不是回转来听这一个念佛的这一句佛号的那个根根,在这一声佛还没有念出来以前在哪里?念完了,阿弥陀佛过了,这个已经过去的,下一句还没有起来,这个时候注意一下。很容易找到自己自心的净土的境界,心净则国土净。心净自己的国土就净,那个境界。注意啊,这一句佛号念完了,阿弥陀佛过去了,下一句还没有念,也没有其他乱想,这一点把握一下,那个不跟着生灭。明暗是眼睛的问题,我们也不看外境界,他说六根六尘相对内外境界这十二种都把它放下。


“如是十二诸有为相”。六根相对六尘十二根尘内外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现象就是相。一切现象都是有为法。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这个就是求证的功夫境界了,随便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密宗也好,止观也好,各种方法,佛都告诉你了。你要专一,一门深入。他说只要把外缘一切断,随拔一根,你念佛也好,用眼睛看光也好,耳朵听声音也好,只要一门深入,一个根尘,所谓“粘住”自性妄想粘住把它解脱了,分开了。“拔”字你注意哟,只要拔掉了一根,念佛用意根来念,念到最后佛号也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这一念空就停,阿弥陀佛这一声过去了,后面这一声阿弥陀佛没有起来,当体并不是糊涂啊,很清净啊,身心感觉都没有了,妄想都清净了,这是意根比较拔掉了。随拔一根,比较性的啊。“脱粘内伏”,脱开了那个粘,同妄想粘住的那个作用,这时候啊,这一切妄想我们叫它空了,扑通,伏下去了,象一杯水一样在那里那个渣子就沉下去。佛讲得很明显了,


“脱黏内伏”你乃至修道也好,各种功夫,要做到这样才算是第一步入门。“脱黏内伏”内;不是身体以内。这个内你觉得是身体以内,那还是不离“触”,色声香味触这个作用。这个时候身体也没有内外,无内外之内,“脱黏内伏”,伏下去了。这是刚刚入门啊,修道学佛修到这一步啊,那么这个时候可以勉勉强强叫做得定了,心定了,宁静了,所以真正的得止,妄念止,那么经典就是奢摩他,这个止,止下去了。那么止久了呢?下面第二段:“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这个境界定久了以后,不是说大家许多人用功念佛偶然也有啊,一下好象佛也念不上了,心里妄念都没有了,或者看经呀我没有了。然后说老师啊,我吓死了。我说怎么了?念经念到我自己找不到我。我说那不是空了吗?你不是天天求空吗?真的空了又说吓死了,那就不空了。那就吓出一个有来了,也不错啊。所以人就是这样,真到空了那个定住,慢慢定久了。
“伏归元真”,妄想烦恼妄念伏下去。久而久之,这个久而久之不晓得多久啊,譬如有些人这一步功夫偶然做到空了也是有的,那不是你功夫做到,我常说那是瞎猫撞到死老鼠啊,那并不是你抓住、功夫做到了,偶然一个情形碰到了。譬如人有时候受了一个东西的惊吓一怕,“啊”这一下,那个意识妄念也是空当露出来的,不过你不晓得保持,你倒真给它吓昏了变神经了。喜怒哀乐过后都有这个空当呈现的,这个空的相都会呈现,随时随地有,疲劳过后也有,兴奋过后也有,一切喜怒哀乐,大哭一场过后也有,大笑一下也有,不过不要笑死了,笑断气了,那也来不及了。这个样子,慢慢把握到这一段空灵,慢慢使它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自性的光明出现了,所以明心见性,可以明心了。“伏归元真”,慢慢澄清澄清,澄清到回到那个本来的境界上,那么自性的光明发露、开发了,本来有的。所以发出来本来的光明,不是有相啊,不是有相象电灯一样、太阳一样,我也看到光了,你看到神经了,那个也不是,那是生理上四大的变化。自性光明即非太阳,也非月亮、也非星星,也非电光,你到那个时候,只能告诉你,到那个时候你就知道,“发本明耀”这是第二步。


“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等到自性恢复那个本来,开发了本有的光明,然后你也不要管它,本有光明也没什么稀奇嘛,即使光明来照见整个的宇宙法界,天地都看得清清楚楚,也没有什么稀奇嘛,这是我们本性自有的功能。那么你再久下去定静下去,由自性的光明中间再扩大,用现代话讲再澄清,不在身心内外。“耀性发明”,所谓见性了,那么“其余五黏”整个的根尘,这个身体同我没有关系,身体的生命功能也扩大了,这个肉眼变成天眼了,这个肉耳朵变成天耳了,等于变成雷达了,乃至外太空的声音都听得见了,都收得到。“其余五黏”我们念佛是用意根念,其余的眼耳鼻舌身“应拨圆脱”都空掉了、解脱了,不受这个身体的牵扯了。所以禅宗所讲悟,必须到达这个境界,没有这个境界说看到青的是山,绿的是水,青蛙跳井扑通开悟了,“扑通”那是不懂,没有用,那不是的。偶然懂了,那不叫悟,开玩笑,必须要到达这个境界。“其余五粘,应拨圆脱”整个身心空了,离开了,圆满光明得了解脱了。那么这个时候,那么你说我们这个肉眼眼睛啊身体都用不着了?这个肉体是五浊之身,命浊、烦恼浊,很脏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到那个时候,你也不要看它很脏,连这个身体生命整个的每一个细胞立刻也转变了,此所谓顿悟,跟着身心两方面都转变了。那么转变了你不用这个肉眼能够看东西。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这所谓般若境界,智慧来了。“不由前尘”不需要象我们现在要这个肉眼看这个书,要这个耳朵听这个声音。那个时候到那个境界里头,这些同我们没关系了,不需要利用妈妈生的耳朵、眼睛啊,不需要这些。也不需要外面的境界,没有亮光的地方照样亮,看太阳光也不过是蜡烛光一样,很暗淡,跟自性光明比起来,太阳光都无力之感。那么脚踏到地下,踏到棉花一样,没有地下之感,人都在虚空中行一样,所以“不由前尘所起知见”,那么这个时候你的智慧开发了,所知道的,所看见的,所理解的道理,并不是靠现在的头脑、知识想象出来的,所以“不由前尘所起知见”。三步道都讲了,三个阶段,到这个境界。


“明不循根,寄根明发”。你说那就叫成佛啊,那还早呢,初初见性,返回你的本来,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那么你离开这个境界还是怎么一个人?还是个普通人,饥来吃饭,饿了吃饭,累了就睡觉。黄檗禅师答复别人问,大悟的人如何呢?“不异旧时人”,还是这么一个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只是同以前做个普通人的时候有不同,所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到这个境界。那么何以不异旧时人,只异旧时行履处呢?那么这个时候也还是个普通人啊,眼睛还是照样看,耳朵还是照样听,可是“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这个时候真正不是理解、不是理论、不是思想,修证的功夫到达了这一步,这三个阶段到达了,明不循根,看起还是个普通人,但是他自性光明所发的同原来的普通人不一样了。等于佛经上说有个梵志出家,梵志就是原来是外道婆罗门教的大师称为梵。梵志出家六十年后,得道了回到家乡,那些人就讲,呀,这不是当年的某人嘛,叫他的名字。梵志讲两句话“虽犹昔人,已非昔人”,虽然象当年那个人,现在同以前不同了,不是那个人了,名字还是一样,不是他了。其实我们老了回家也一样,年轻出门,虽然象从前的人,到底不是从前这个人。“明不循根”等于这个道理,虽然还是过去这个肉体,这个眼睛、还是这个耳朵,可是它的作用不同了,自性光明起的作用,不一定是靠这个眼睛不一定是靠这个耳朵了。所以我常常给你们青年同学讲个笑话,我说你们要练习啊,象我这个眼睛很对得起我啊,用了几十年,到现在昼夜在用它,看书等,我说我常常在夜里灯关了,夜里想起一件事要给你们留个条子,就懒得开灯,抓一张条子,没有亮光就写字啊。第一我要试试万一老了没的眼睛瞎了以后照写不误啊,还一笔笔搞清楚不?第二看写得还规矩不?第二天看看还很好、很规矩。所以有时候看书啊,就不想用眼睛看了,眼睛太累了,书放在这里,眼睛啊也会看得见,你要证明自己。“明不循根”不用眼睛不要,这个肉眼也看得见这个书。试试看,不要乱搞,搞出神经我不负责啊。“寄根明发”到这个时候啊,六根啊并不一定靠这个官能来用。不过呢,不要装妖做怪,真正你到这一步功夫的人,不会去玩那些神通了,装成妖怪的样子,你有神通你有鬼通啊,不要通。现在大家通得很呢,又没有大便秘结,哪个不通啊?不要玩那一套,做一个平凡的人,可是自有不同。“明不循根”一切应用不靠这个生理的官能,但是你还是靠这个嘴巴说话呀,还是靠这个耳朵听声音啊,那是“寄根明发”,借用啊,借用一下,用过了就丢了。那么到达这个境界呢?这叫神通了,差不多了。


“由是六根互相为用”。耳朵可以当眼睛看,鼻子可以当耳朵用,那舌头也可以当眼睛看啊。所以你看我们庙子上塑的观世音菩萨是千手千眼。手代表方法、手段,眼代表智慧。一只手心一个眼睛,换句话这个眼睛里头又可以出一个手,这个手里头又是眼睛,千手千眼,浑身都是手眼,不一定靠这个官能,足底心也可以看东西呀。“由是”超过这个功夫到这个阶段,“六根互相为用”,眼睛坏了不要紧,耳朵还可以看东西,耳朵听不见没关系,拿指头来听吧。呵这很好玩,但是不要听到,嗯,这就是佛法,这是《楞严经》,我将来一定要修到这样,你神经了。下面叫你理上见到,这些事相我们普通一个名称叫事相,事:就是代表功夫,求证到这个境界这个现象。事相不算什么,不过呢,我们这位老师大老师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老老实实告诉我们这一步功夫的事相,你真是做到,不管你念佛也好,修止观也好,参禅也好,修密宗也好,呆定的,随便你修什么法门,这个原则是一样的,不能到达这里不算,那只能算是大蒜,到达这里是真算,佛法这是个大原则,但是你听了以后不要执著事相。佛一再告诉我们自性的功能,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循业发现,自然有这个功能,一切众生本来有这个功能,不稀奇。大家现在之所以没有发起,被妄念、业力遮盖了,五浊遮盖了。五浊还记得吧?见浊:观念脏。劫浊,烦恼浊,命浊,众生浊。自己被遮盖了,被这个烦恼,所以五浊恶世要特别注意哟,我们本身就五浊。这个五浊澄清了,翻过来就是五种神通、五种智慧,要了解,浊的反面就是清净。。。。。。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这一段非常重要的,佛在这里很诚恳老实的把这个用功的程序境界讲得很清楚。他说你现在假使做到,“诸根若圆拔已”六根解脱了,证到妄想杂念不生了,圆明清净的时候,“内莹发光,”这个内不是讲身体以内的内啊,无内外之内。内部“莹”:形容象碧玉一样、白玉一样干净,这是比方,一点渣子都没有。这个内莹发光、自然发亮。这个光不是指这个光啊,自性的光明出现了。换句话,真正学佛的人,自己每一天把自己内心要擦得干干净净,象一块白玉一样,一点沉渣都没有。所以那个禅宗的栯堂禅师的诗就讲到这个道理“千丈岩前倚杖藜,有为须极到无为。言如悖出青天滓,行不中修白璧暇”,“行不中修白璧暇”,这个心地的清明必须要做到没有一点暇疵,我们引用栯堂禅师的诗,就是说明“内莹发光”这个莹字的作用,没得一点暇疵,这个心地的干净、清洁净化到这个程度。他说你假使修行功夫到达这一步,“诸根圆拔已”,真得解脱了不靠这个肉体这些作用了。打起坐来不在这里呼啊吸啊,在身体上搞半天,都在六根里头打滚,不要这个了。真做到了“内莹发光”,无内外之内,白璧无暇,此心轻灵极了,自性光明出现。你如果到达这个境界呢?用功修行,“如是浮尘”浮在外面这些色声香味触法,乃至鼻子眼睛嘴巴同你没有关系了,这些浮尘。“及器世间”这个器世间物理作用不能影响你了。“诸变化相,如汤销冰”,等于热汤拿来倒下去一样,这个冰山一下就化掉了。等于开水拿来浇在冰上,那个冰就化掉了。佛形容得明白得不得了了,你真的打坐用功,念佛啊,好好的等六根到达这个境界,一切烦恼等于开水倒在冰上一样,没有了。“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念念之间皆是菩提,无上知觉就是阿耨多罗三缈三菩提,都是使你大彻大悟了,你功夫到了,念念之间,那个理一通百通,换句话说你到那个时候,真的哟,告诉你,你没有读过的书都读过一样,这个经典看不懂,你到这个时候看小说一样,比看小说还容易都看懂了,你看了还觉得蛮可笑的,总算释迦牟尼佛这位老师说的同我差不多啊,就会到达这样啊,一切世间的学问一望而知了。各位不要去妄想啊,可是要你功夫做到。真得解脱,佛都说得很明白。一切烦恼痛苦“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这是道的境界。。。。。。


“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所以你要晓得真的得道、悟道的,“根尘”六根不用,外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相干了,如开水浇在冰水上,冰块都化掉没有了、都化空了。“云何觉明不成圆妙”,到这个时候你本觉的自性、自性的光明当然是圆满妙不可思议。佛这一段重要得不得了啊,拼命把这一段抓住,一生好好照此修持去,总有一天会到,这一生不到来生再来,没有关系。那么这一段佛把两个问题,用功,先选择工具怎么样修行都讲了,讲得很清楚,一点秘密都没有,统统告诉你了。会了没有?会呀,那你本事就大了,有同学讲会,只要会了他本事大了,就怕不是牛,是牛也不错,真的有一点影子就恭喜你们,真的,你看它一点秘密都没有,就是大秘宗。明明告诉你你不会,所以秘密在哪里?秘密在你自己那里,不在佛那里,没有其它的秘密,生命功能都明白告诉你,你就做不到,做到了就打开自性的秘密了。(节选自:实修驿站>南师著作>楞严经讲座)


。。。。。。
佛说:“如上面所说六根的身心作用,都是由正觉灵明功能所发生。人们不能证悟自性本自具足的灵明,反而只认识现行的有为意识的明了作用,还想用它来明白这个本来灵明正觉的本性,所以才失掉精灵了然的自性功能。胶着妄想动能发生有形有相的光辉。你现在知果离开黑暗与光明,就没有可见的自体。离开有声无声的动静,根本就没有能听的实质。没有畅通与闭塞作用,嗅闻的性能就不能发生。没有变味与淡昧,能尝的性能就无从发出。不离也不触,感觉的本能就没 有。不灭也不生,意识的了知,便无处安寄。你只要不依循动静、合离、淡变、通塞、生灭、明暗等十二种有为的现象。‘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任随你在哪一机能上,自己拔除它的执著习惯,脱开胶着性的黏固作用,使它内在潜伏。(此处所说的内,不是确指身体以内。内是对外说,就是无内外的内。但亦不离于身内的内,这里全在智慧的明决。)沉潜内伏久久,静定到极点,反归到自性根元的真心,就能发明本性的灵明朗耀。灵明朗耀的本性发明以后,其余五根执著习气的胶固性,也会随着拔脱,自然全体圆明自在。然后就可以不由外界影响,发起自性的知见功能。这时侯的灵明,不必一定要依附于生理的机能,但也可以寄托于六根而发出灵明的作用,因此六根就可互相为用了(到这样才可谓神而通之,就是俗名叫做有神通)。。。。。。你要知道,你现在的六根,拔除了执著的胶固性,而能够圆满归伏到自性功能。静安久久,心性内在,譬如壁玉无瑕,晶莹发光。但能如此,所有四大种性的微妙放射作用,以及物质世间等一切变化现象 ,都犹如热汤销化冰雪。就可以随时随地,将一切妄念妄想化为自性无上知觉。。。。。。所以你若能使生理的六根与外界的现象都销融无得时,自然自性的本觉灵明,就发生圆融灵妙的功能了。”(节选自:实修驿站>南师著作>楞严大义今释)
[ 此帖被阿难在2016-12-11 09:04重新编辑 ]
级别: 贵宾

UID: 33097
精华: 0
发帖: 10823
威望: 794 点
金钱: 8066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0 点
在线时间: 32092(时)
注册时间: 2010-02-15
最后登录: 2024-04-12
沙发  发表于: 2016-12-06 16:27

  
级别: 嘉宾

UID: 207220
精华: 0
发帖: 895
威望: 47 点
金钱: 6357 RMB
贡献值: 6 点
好评度: 706 点
在线时间: 33870(时)
注册时间: 2016-09-05
最后登录: 2024-05-01
板凳  发表于: 2016-12-06 21:4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我在,根之蒙,去我,根影自如水中画,随画随灭!故圣无名,神无功,至无己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威望:+1(阿难) 精彩回复
  • 福田在心善作锄
    级别: 白金会员
    UID: 149505
    精华: 0
    发帖: 149
    威望: 26 点
    金钱: 1293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3 点
    在线时间: 1740(时)
    注册时间: 2013-12-16
    最后登录: 2018-08-06
    3楼  发表于: 2016-12-11 01:37

    “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不由前尘所起知见”。这个就是求证的功夫境界了,随便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密宗也好,止观也好,各种方法,佛都告诉你了。你要专一,一门深入。他说只要把外缘一切断,随拔一根,你念佛也好,用眼睛看光也好,耳朵听声音也好,只要一门深入,一个根尘,所谓“粘住”自性妄想粘住把它解脱了,分开了。“拔”字你注意哟,只要拔掉了一根,念佛用意根来念,念到最后佛号也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我也没有了,这一念空就停,阿弥陀佛这一声过去了,后面这一声阿弥陀佛没有起来,当体并不是糊涂啊,很清净啊,身心感觉都没有了,妄想都清净了,这是意根比较拔掉了。随拔一根,比较性的啊。“脱粘内伏”,脱开了那个粘,同妄想粘住的那个作用,这时候啊,这一切妄想我们叫它空了,普通。伏下去了,象一杯水一样在那里那个渣子就沉下去

    ”普通“是否应该改为”噗咚“

    顺便奉上一点感想:
    尘埃落定烟波平,当有激动在其中。
    术数欲论阴阳和,若即若离本来空。
    不是欲造太平景,也非嗟叹浊世间。
    一呼一吸皆如来,起念便得自在身。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好评度:+5(阿难) 精彩
  •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4楼  发表于: 2016-12-11 09:07

    回 3楼(无不求) 的帖子

    1.”普通“是否应该改为”噗咚“——感谢道友精细点评!按照原文中后边的”青蛙扑通”一句,将“普通”改为“扑通”,句号改为逗号。

    2.“不是欲造太平景,也非嗟叹浊世间。一呼一吸皆如来,起念便得自在身”——概括得非常好。尤其“起念便得自在身”一句,见解非凡!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佛这一段重要得不得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