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忏悔忏悔忏悔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03 11:52

0 忏悔忏悔忏悔

《金光明经》云:“千劫所造无边业,一次作忏亦得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
  又说:“是故汝等勤加修习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应当如是报父母恩。”
  有人曾理直气壮的对我说:“我不坑人,不害人,不作贼,行为端正。我是一个好人。”
  我听后笑了对他说:“是吗?你刚才所说的我听到了,你是不坑人,不害人,不做贼,而且行为端正。但这并不说明你是一个好人啊。”
  他听后非常的不满:“那你说怎么做才算是一个好人呢?”
  “客气的讲,你只是一个不做坏事的人而已。坏人是因为做坏事,所以才叫做坏人的。好人是一定要做好事的。你说呢?”他挠挠头,表示同意我的说法。
“就拿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来说。我们这一生是根本不可能报答过来的。父母的无私忘和对我们的好,有一万分话。我们对父母回报,也许连一分都达不到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忏悔的,特别是对我们的父母要忏悔。古人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父母的养育深恩,更应时刻铭记于心,深思报答了。但现在又有几人,心思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说母亲有十重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
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因为人有思维,有理智。但有的人,失去了理智,连同做人的思维也变得不如禽兽了。乌鸦能反哺,羔羊知跪乳。有些人反而做出了不如禽兽的事情来。对自己的生身父母所说的话,简直是不屑一顾,动辄对自己对父母嗤之以鼻,还不如小狗小猫的见到自己的妈妈,都要摇尾撒娇呢。所以古圣先贤……“无一不是孝敬父母者。”过去的人是“心量大”,胆子小。心地善良,心胸是越来越大的。胆子却是越来越小的,不敢做什么坏事。现在的人是“心量小”,胆子大。狭隘自私,心胸是越来越小的,胆子却是越来越大的,什么坏事都敢做。    
“师父,是不是心到佛知啊,只要有了忏悔心就行了,不必要非要去念佛拜佛或者去积极做好事什么的?” “阿弥陀佛,不要有这样的思想,忏悔是要用虔诚恭敬的心,来改正和不再犯与过去相同的错误。并不是说你心想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佛知道你生了忏悔心了,你的罪业就马上就可以消除的,就像我们说孝敬父母一样,包水饺后,煮熟放在碗里,想一下自己的父母,这就已经算孝敬了父母了,这岂不是自己欺骗自己吗?所以忏悔也一样要付诸行动,去努力“改过迁善”的。”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无论从环境物质等都大大提高了,但也不要放弃自己那颗“良心”,希望所有现代的年轻人,不要动不动就对自己的父母说什么你们跟不上时代了,思想落伍了等等不恭敬的话语了,我们应该学习父母长辈们的那颗善良淳朴,对家庭,对社会都“负责”、“纯洁”、“奉献”的心。希望所有的年轻人都对自己父母的养育深恩,皆当以“涌泉报之”。则家庭幸福,人心和善,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
  为什么要忏悔呢? 《佛遗教经》中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非法。是故常当惭耻,无得暂替。若离惭耻,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所以我们要至心忏悔,今生所做的一切错事,乃至对父母的不恭敬,对父母的违逆等等一切罪业。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金光明经》云:‘所谓金光,灭除诸恶,千劫所作,极恶重罪,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众罪,悉皆灭尽,我今已说,忏悔之法,是金光明,清净微妙,速能灭除,一切业障。’  《心地观经》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除。”  《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   忏悔得安乐、忏悔得清凉、忏悔得自在、忏悔得解脱。 忏悔的力量犹如“热汤浇雪”。我们所做的一些错事如雪,忏悔的力量如热水,只要把谁叫在雪上,雪会即可融化的。 忏悔的力量如“朝阳照霜”。我们的业障就和瓦上的霜一样,忏悔的力量如同太阳一样,只要诚心忏悔,所做的罪障会消灭于无形之中。 忏悔的力量如“水中之盐”。我们这一生所作的业障犹如“一捧盐巴”,放在一个小杯子里是又苦又咸,不能入口,忏悔的力量就是极乐莲池的“八功德水”,只要诚心念佛、拜佛忏悔,我们的功德之水就会慢慢由“一茶杯”至“一脸盆”“一大缸”,慢慢增至犹如七宝莲池的八功德水那么多,这时再把我们的“业障盐巴”放入,已经没有任何的“咸味”了,也就是我们的业障已经蒙佛光照摄,重罪消灭,善根增长了。
  想要福慧增,必须要忏悔……  若想得清凉,每日须反省……  若想得解脱,诚心去忏悔……  你想过吗?正在看文章的朋友。  假如人活到八十岁……  睡觉就占去了生命的一半多的时间。试想我们二十岁以前不懂事。六十以后身体不行了。就只有中间二十岁到六十岁的好时候。总共才四十年的时间。可是我们睡觉就占去了二十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人活到八十岁。真正我们睁着眼睛的时候。只有二十年的时间。而在这二十年中。我们每天最少要工作八小时。要占去二十年中十一年的时间。吃饭用去五年的时间。剩下的四年时间。我们就用来和家人生气。男人要喝酒,云山雾罩乱侃大山。女人平时唠唠叨叨废话好象总也说不完。还要上厕所。走路。生病等等。你说我们还争什么?和家里人吵什么?和别人斤斤计较什么呢?人生短短几十年,就是活的很开心,生命却是有限的很,无奈的很。何不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去多做一些有益于子孙后代的事情呢。再奉劝那些夫妻经常吵架的“朋友”,你们就是天天“好”,人生也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朋友,您想通了吗?……  祝福所有的朋友,家庭和睦,平安幸福,最重要是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
  忏悔的真义。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
  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性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仟悔,意谓着性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谓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所以,忏悔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覆。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所以,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
  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忤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能够诚恳的人,就能够面对内心赤裸裸的自己,然后藉由这样赤裸裸的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意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嗔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所以,我们不只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藉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那时,我们也就真正的了悟了,如一首偈子所说的: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无;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做和承受罪业!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被侮辱、伤害、杀害!更没有可以侮辱、伤害、杀害的“心”存在!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著,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所以, “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
  没有追悔心的“忏悔”不能清净业障。忏悔业障的时候,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第二种是厌患对治力,就是对往昔所做的恶业,有一颗强烈的追悔之心。我们不应该这样愚痴颠倒,不应该做这些恶业,不应该让自己这样无穷无尽地烦恼痛苦。我们犯了很多很多的过错,那么多不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心里应该有个惭愧心、追悔心。
  现在很多人都做忏悔,但是根本没有追悔心,根本不把那些罪业当回事。刚才不小心服毒药了,现在发现了,你心里会怎么想?会不会后悔?同样,对往昔所做的恶业,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悔之心,否则业障还是无法消除。你以为自己背地里做恶事,诸佛菩萨、上师三宝不知道?不管你在哪里,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诸佛菩萨、上师三宝一清二楚,你根本隐瞒不了。应该发露忏悔,不覆不藏,对往昔所做的恶业,有一个彻底的追悔之心。无始劫以来到现在,我们服过那么多贪嗔痴慢疑的毒,解脱的慧命快要断了,成佛的慧命快要断了。我们造过很多很多恶业,犯过很多很多戒。在我们的相续中,已经有了堕落恶趣、下地狱的因,有一天缘成熟了,就要堕落恶趣,要在恶趣中感受无边无际痛苦。想到这些你应该着急,应该害怕,应该非常后悔,特别迫切地想把这些业障都忏除,对自己往昔所做的恶业,生起厌患心。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恶业呢?我能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我为什么这么愚痴颠倒?我太对不起众生了,太对不起自己了。果报现前的时候,我怎么能忍受呢?我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忏除这些罪业呢?现在我算幸运,遇到了金刚萨埵除障法,我应该通过修持金刚萨埵除障法,把这些业障统统忏掉,请求上师金刚萨埵加持于我,让我往昔所做的恶业,统统从相续中消掉。心里像着火了似的后悔、着急。有这样的追悔之心,这才是厌患对治力。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沙发  发表于: 2016-12-03 11:53

回 楼主(司命) 的帖子

一个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有福的人、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在佛法中,“忏悔”是进修的方便。忏悔罪业为日常修持的方便。即使没有学佛的人,忏悔也非常的重要。如果没有内心的忏悔,就算生活条件再好,也不会在心中产生丝毫的快乐和幸福,而当心中拥有了忏悔所产生的清净,即使生活条件稍微差一点,也不会影响人们心中的安乐。在家或者是出家,无论受戒与不受戒,造作恶业,都会引起内心的忧悔、不安,如古人所说的“内心负疚”、“良心不安”那样。这不但是罪,更是障碍修行的。  因此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请求忏悔,请求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法忏悔出罪,就消除了内心的障碍,安定喜乐,能够顺利的修行。达到灭罪清净目的。所以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往昔,指过去生中,无量劫以来,乃至今生,昨天,在我们忏悔的以前每一个恶的念头,都叫做往昔。在这生生世世所造的很多恶业,如杀生、偷盗、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等,贪酒食肉。宰杀禽兽。取欢作乐。不孝父母,不敬父母,轻慢圣贤,不信三宝,见佛不礼,闻法不信,逢僧不敬,毁谤善人,破人斋戒,不信因果等。
贪即贪心、贪著,贪名、贪利,贪财产,贪权势等等,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追求物欲享受,追求以及生活环境的舒适,在贪图过份的物质、物欲的同时,必定会造罪与造业,贪求永无止境,而心内疲惫不堪,不知无所求方为真正快乐。嗔即嗔怒,
嗔恚,生气,发怒,一种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一大障碍。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痴,就是愚昧,说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而不明真理,而不知佛所言的诸法实相。  为何造很多恶业呢?全由无始劫以来生出的贪心、嗔心,和痴心。从身生出杀、盗、淫的业,从口生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的业,从意生出贪、嗔、痴的业。佛言:“阎浮提的众生,在起心动念中,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所有的业,我现在都要忏悔,改过自新。所谓“弥天大罪,一悔便消”,不论你有什么罪业,只怕你不忏悔,能忏悔,罪便没有了。有过则不要怕改,若怕改,过就多了。如果过能改,就归于无。若想掩饰,不欲人知,过就更多了。愚痴的人说他们没有过错,小人有过就要掩饰,君子有过能改,圣人少过,到了佛菩萨就没有过了。如《普贤行愿品》所说“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在过去无始劫来,由于贪心、嗔心、痴心,而发生身业、意业、口业,所作出的种种恶业,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假设恶业有形体相貌,就是遍满虚空,也容纳不了。我现在全以清净的三业,不造身业,不造意业,不造口业;身口意三业清净,遍于法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我在这么多的国土,一切诸佛菩萨的面前,诚心诚意的忏悔,再也不造罪业,常常住于净戒上,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像这样子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我的忏悔愿力才没有。但是虚空不会没有,众生不会没有,众生业不会没有,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那我忏悔的愿力也不会没有的,念念相续,接连不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倦厌烦的时候。不会说拜忏,拜得累了。菩萨是越拜佛,越有精神;越忏悔,越欢喜,这才是真正的忏悔。发忏悔心都是菩萨,凡夫没有善根,就不会忏悔。” 
《业报差别经》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谓悔谢罪过而请求宽恕。即作罪或犯罪时,皆应忏悔,始得除罪而清净。”
  忏悔,是一个清洗过去心灵的污秽,以获得净化和再生的不间断过程。一个不忏悔的人,是无法在心灵上有所进展和进化的,因为不忏悔,意谓着心灵的停滞和继续染污;不忏悔,意谓着以前的过错没有消除,而新的过错又将源源不断的产生。忏悔,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不仅要“忏其前愆”,以前所造的过错要忏除,也要“悔其后过”,让以后的过错不再产生,一般人只知“忏其前愆”,而不知“悔其后过”,以致前罪还没消灭,后过又产生了。当一个人出现了“后过”,就代表忏悔的不够真诚彻底,如果要能真正的将前罪忏除掉,就必须要能真正的“悔其后过”,也就是,相同的过错,绝不重复。当一个人可以“不二过”时,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完全忏除我们的前过了。  而要能够除过,不论是“前过”或“后过”,我们就必须坦承我们的过错,或看清楚我们的过错是什么!所以,忏悔,就意味着,卸除所有心灵的武装或伪装,不管是意识或潜意识里,任何“合理化”的伪装。那是一种完全对自己的坦白,将自己的过错或心灵的污秽,赤裸裸的、不加任何隐瞒的坦露出来。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忏悔需要“诚恳”,为什么无法诚恳的人,就无法有真正的忏悔,因为诚恳意味着,坦白、不曲诈、不迂回、不推诿,是一种完全的“直心”,是一种“直下承担”!直心是道场,《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能够诚恳的人,能够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然后藉由这样面对,来“认清”真正的自己,并藉此而达到“醒悟”和“清洗”的目的。所以,一个能够诚恳的人,也才能有真正的忏悔,也才能以这样诚恳的心,去面对别人,直下承担自己的过错和责任。所以,忏悔就像一种“心灵的沐浴”或“甘露”,对我们心灵的种种污染和污垢,进行一次次彻底的清洗,当我们的忏悔愈深切,愈是能洗涤我们愈微细的心念污垢,愈清除我们重大的罪业!而忏悔,也带有某种的“超度”作用,不只往内超度了我们的贪、嗔、痴,超度了我们心中无数的“众生”,更且往外超度了别人的怨恨,因为深切的诚意和忏悔,就像清凉的甘露,霎那浇却熊熊的怨恨怒火。所以,我们不仅要为我们所知的罪业忏悔;更要为我们所不知的罪业忏悔,而且应念念忏悔,时时忏悔。
当我们藉着这样不间断的,一次又一次,一层又一层的深入忏悔下去,我们的心,就渐渐的清了,人生的梦,也渐渐的醒了,最后我们将了悟到,原来,所有的“罪业”,都是从“心”上升起的,而“心”的本质是“虚幻”的,并没有一个叫“心”的实质存在,所以“罪业”的本质,也是虚幻的、空的,并没有一个叫“罪业”的实体存在。 
那时,我们也能真正的了悟了:当达到了这样的终极忏悔,才是“真忏悔”,那时我们才真正了知,并没有一个实质的心,可以去造作和承受罪业。当达到这样一种“三轮体空”的觉悟时,我们就好像突然从梦里清醒了,醒来后,才知原来梦中的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时不只“心亡”了,连“罪业”也应时消亡,而一切善恶境界,和一切的相对概念和执着,也顿时的一并超越!  虽然,究竟来说,忏悔的心,也是一种“虚幻”,但毕竟,那是一种在人生虚幻的迷梦中,可以逐渐让我们清醒的有力工具。  所以,“心亡罪灭两俱空”,那是我们所可仰望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心还是虚妄沉迷,还是不行忏悔的话,恐怕人生的迷梦,将更深沉难醒,而罪业也将更为深重难救了。所以,能够诚恳的人,有福了!而一个懂得忏悔,能够真诚忏悔的人,更有福了!  因为忏悔是从诚恳开始的,有真实的诚恳起步,才能达到最后真正的“真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很高明的忏悔法。但一般人只能做到“相似”的观空,也就是从理上说的空。真正达到这个境界要实证得空性。证得之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又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罪从心生,罪从心灭,所以将心忏,用真心来忏悔所造的业,“心亡”就是把所造的过错亡掉,罪业也没有了。所谓“过能改,归于无”,如果有过不改,把它藏起来,不教人知道,那才是罪上加罪。君子有了过错,就好像日蚀和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见;若是能及时改过,则人人都会敬仰而羡慕。古时大英雄、大豪杰,都是勇于改过。有一个公案,是关于大小乘,而后来忏悔的故事,在古时印度有位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他俩是兄弟。世亲菩萨学习小乘教义,而无著菩萨却是学习大乘教义。世亲菩萨非常聪明,他哥哥总想度他信大乘法,乃想出一个方便法门,故意装病,请他弟弟来探病。弟弟来后,哥哥说:“弟弟,我现在快死了,你能否诵一遍大乘经典?”弟弟本不愿意,但为满足哥哥最后之要求,便翻看大乘经典,他把《法华经》、《楞严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三部大乘经典念过后,豁然明白,知道自己以前多么不对:讪骂大乘佛教,毁谤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是假的。他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心里懊丧地自责:“我以前尽骂大乘佛教,我造了这么多的罪业,一定要下地狱啦!我这舌头真是坏透了。”想着就拿刀要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他哥哥便说:“何用割舌呢?现在你改变你的说法,可用你的舌头来赞叹大乘。”世亲菩萨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他的勇气很大,真的完全改变了,所以自此以后他所造的论都是赞叹大乘的。他从前写了很多骂大乘佛教的书,他都通通烧毁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他赞叹大乘佛教的论文。世亲菩萨通过忏悔也成为后来的一代祖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敬仰。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板凳  发表于: 2016-12-03 11:54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云“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厄运的征兆与忏悔转运。人生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善恶因果,最可怕的因果报应是冤家债主上身讨债索命。冤家债主执行重大因果讨报之前,往往有征兆预警。若识得初期征兆,而知晓(预防胜于治疗),事先化解掉前世业债,最为明智,这比遭受到大报应在事后怨天尤人,悔恨交加,至少轻松千万倍。地府有规定,怨亲债主对于善良之人作讨报,必须以下述各种初期征兆做示警,让善良之人有机会事先发觉初期征兆,诚恳多做善事,放生印经念佛念经咒回向,多做功德来做和解业障,而得到消灾解厄。出現重大报应之初期征兆如下:(1)经常作恶梦,梦境怪诞恐怖。(2)常常觉得身体不好,但各大医院检查不出。或长期难愈之无名病痛、身心虚脱、身体不适。(3)东西方各种占卜、寺庙抽签、通灵预测,平常都很准确,但是若受到自己今生前世冤亲债主的严重干挠,就会变成不准确,而且是长期不准确。若是正式和解或化解自己的业障及魔障,占卜抽签又马上可回复正常。(4)怨亲债主为了方便讨报,往往以各种方式,令受报人先断掉身边所有贵人的援助,令人个性反常、产生颠倒黑白及是非见、思想偏激,或言行举止怪异。严重者,走火入魔、出现幻觉(包括幻视、幻听),令受报应的人之贵人、亲友,离他而去,以方便冤亲债主下手讨报。(5)有时由自己亲人示警,自己亲人个性大改,言行怪异,或亲人发生意外事件,甚至整个全家家运皆不順。(6)常出大小意外:车祸、跌倒、开刀、血光意外事件多。(7)重大倒霉或诸多受欺压、令人委屈、內心受到严重打击的事件接二连三上演,使人意志崩溃、人格失常或者小不忍而乱大謀,抓狂误事、误大局而受恶报。(8)常觉得事事不如意、不得志、烦恼多、忧郁悲观、意志消沈,严重者,甚至得到忧郁症、躁郁症、想自杀(注: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想自杀的人逐渐增加,请有自杀倾向之人的亲友能多多开导这些无助的可怜的人,为他们诚恳多做善事、放生、印经、念佛、念经咒,多做功德来做和解业障,回向净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9)偶而看到、梦到隐隐约约、似有似无之幻像:自己眼角扫到人或动物、黑影、异形一闪而消失无踪、或常觉得自己旁边有人或其他东西在跟随、或光天化日之下偶而見到吓人之幻影。这是冤鬼跟踪报仇,不久遭到厄运。(10) 平常身口意业守戒清淨,诚心修法,皆很灵验,但是如果受到冤家债主或魔障的严重干挠,就变得不灵验,甚至令人退失道心。  
一般人根本不知自己累世罪业很重,长期修法根本就沒感觉,也沒什么感应,反倒是越修麻烦事越多,负面的感应特別多,此时此刻应更加小心,这是因为怨親债主本來就希望一报还一报,会故意出状况,打击修行者的信心,使人认为宗教是骗人的东西,放弃修行,以方便怨亲债主讨报。如此就上了怨亲债主的当了。此时自己要更加反省前世罪业深重,宜更加忏悔修行,以突破种种困境的严重打击,顶多是几个月的过度期而已,自己要信心坚定不移,免得被自己业障所打败。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3楼  发表于: 2016-12-03 11:54

一旦发现有上述之重大因果讨报的初期征兆显现,就应事先防范于未然,进而提前和解怨亲债主、魔障,这才是上上之策。  消除业障,消灾免难,转化命运的重要途径是修忏悔法。《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云:“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会上,全部是已证得等觉菩萨位的大菩萨,普贤菩萨为何以身作则教导诸大菩萨修忏悔法?《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善男子!是法身者,惑障清净能现应身,业障清净能现化身,智障清净能现法身。”忏悔法可以对治一切惑障、业障、智障、魔障…… 《金光明最胜王经》言:“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即是明白揭示修行人从凡夫位,历经声闻、独觉、五十二位階菩萨,乃至成就三藐三菩提正遍智(成佛),菩提大道一路上都要如同普贤菩萨一般,不停地忏悔,灭除业障(乃至魔障),來保护、保证修行的成就,免得退转。《心地观经言》:“忏悔能开菩提华,忏悔见佛大圆镜。”这就是为何《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已证得等觉菩萨位的菩萨仍然不停地忏悔的原因所在。忏悔法是一个最常被忽视又最珍贵的法宝。常用的忏法有梁皇宝忏、慈悲三昧水忏、地藏宝忏、八十八佛忏、金刚萨垛忏悔法(注:金刚萨垛乃是果地的普贤菩萨,乃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的总集体,念金刚萨垛心咒或百字明等于修念一切佛菩萨的心咒,单独依靠此金刚萨垛忏悔法,就可使一般凡夫,消除惑障、业障、智障、魔障,乃至证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圆满果位的总集体——金刚萨垛的圆满成就位,所以金刚萨垛忏悔法乃是当今世界上最殊胜之法门。在专修或兼修金刚萨垛忏悔法的同时,一定要念佛菩萨圣号如弥陀、药师佛、地藏圣号、观音圣号,或念咒(楞严咒,往生咒、本尊咒(例如:六字大明咒、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绿度母……等真言,或念经(地藏经、金刚经、心经(说法开示令对方忘掉身心受创)、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等大乘经典,回向法界众生。
  遇到的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看着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应该如说修行,在外吃饭不方便,不用抱怨吃肉的餐馆多,吃素的餐馆少,是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够!福报够了,想怎么吃自然就有。  参加一些世俗的肉菜宴席,不用怀疑,也是自己的业障才会被邀请参与其中,因为里面的种种肉,都或多或少都曾经与我们有缘,或是我们往世的亲友,所以建议为参加宴席的所有众生回向。  想买房而买不到的人,不用抱怨房价高,或种种不公平,是自己的福报不够!  不用抱怨菜价贵,不用抱怨即使素菜也有种种农药或转基因之类的,福报够了,天天吃有机绿色素菜都没问题!  生活在城市,每天“享受”污染的空气,拥堵的车流,不用抱怨,也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生活在惬意的环境中!  想升职而无法如愿,不用抱怨别人有后台或种种不公,是自己的福报不够!  买股票会亏或迟迟不涨,不要抱怨机构或种种不公平,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业障,没有福报。否则应该买什么涨什么!  想修行而没有好的、清净的环境,不用抱怨,看着是我们的业障,还没有福报享受更好的修行条件。  不用抱怨事业不顺、家庭不合,等等等等......  如果业障够小,福报够大,你就应该是事事如意,心想事成!  所以还是多忏悔我们自己的业障吧,并[如说修行]: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
  罪从心起将心忏,猛火顿时化清凉——忏悔灭罪实录一则(转)世间一切有为之法,皆不离因果。凡夫做错了事,种了恶因,即需忏悔,改恶向善,否则恶报必然现前,难逃生死苦海。《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我最近几天的经历,不仅印证了佛说的因果道理,也使我更加深了对忏悔法门的认识和信心。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时常到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业内常称呼其英文简称AMECO)出差,本月正好又赶上要在这里工作一个月。11月15日,我正在M95办公室里处理些事务,忽然看到宋**老师傅,一个在AMECO 工作了三十几年的老机械师,腋下拄着长拐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满脸痛苦的表情。我平时同宋师傅聊过几次佛法的基本道理,还送过他几本因果类的善书,所以之间比较熟悉,就连忙迎上前去问:“宋师傅,这是怎么了?”宋师傅一看是我,连连叹气:“痛风!脚都疼得不能沾地了,吃药也不管用。唉!丁工,你说说,我可是好人呐,怎么佛祖也不保佑我呢?”“宋师傅,佛再慈悲也不能改众生的定业啊!(注1),您先坐下,我来给您按摩一下。”“你会按摩?!好!好!”“试试看。” 其实我只是想借按摩之机留住他为他讲讲进一步的道理而已。我一边为他按摩一边对他讲:“您知道痛风的病因吧?在西医学上,是我们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导致的,嘌呤主要是来自一些海鲜和肉类食品。其实从我们佛法的角度来说,就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怎么样,这两天肯定吃这些东西了吧?”“唉!其实自从接触佛法,平常我就很少吃荤腥,就是前天和朋友聚会,吃了顿火锅,自然少不了这些东西。怎么,吃一次就有这么大的问题?别人经常胡吃海塞也没见有事啊?”“人和人的来历不同、福报不同、发心不同,同样的行为不见得同时得果报。一个清净的佛弟子稍做错事,乃至于动一个错念,却马上就会有恶报现前;而有些屠夫杀生一辈子,却也身体健康,享福一生,甚至临终也未现恶相,死后也没去恶道(注2)。但是《大宝积经》上说的好: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做了错事因缘成熟时就一定会受果报的,而且对于恶报来说,早报胜于晚报,为什么?就如同欠了债越早还钱利息越少啊,越拖后越麻烦,果报越大。您觉得吃点动物肉没什么,可是佛在《入楞伽经》说一切众生就像我们的独生子一样,怎么能把它们当成食品呢?(注3)所有的肉都是障碍修行、污染清净的不净食(注4),吃了都是有果报的。佛说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肉食怎么来的?杀生啊!你吃的肉里有哪一块儿不是杀生得来的吗?你吃了它们,自己嘴巴倒是痛快了,可是你想过没有,哪些被你吃的动物们被杀时是什么滋味?想没想过它们现在对你的仇恨?现在这点儿痛苦还只是花报,更苦的果在后面,佛经上说吃肉会‘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狼类’ (注5),到了恶道里那就更受罪了。”宋师傅听了这些话不吭声了,也不再抱怨了,我也索性停止了按摩,继续说下去:“按摩、吃药等等中西医的治疗手段,对于这些因果病效果不会好,最多是个缓解作用,有的病还要动手术,刀剪割截,受的痛苦并不比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小,实际是用一种痛苦换另一种痛苦。为什么?治标不治本,因为没找到真正的病因。宋师傅,想尽快好起来吗?”“怎么不想!”“知道自己吃那些生灵是错了吗?“经你这么一说我也意识到了,我确实错了!”“如果一个人作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应该怎么做?忏是忏前,悔是悔后,除了要真诚地向人家道歉,说对不起,请求人家的谅解,还要发愿再也不要这样做了,也许一下子彻断肉食对您来说有些困难,先以三个月为期试试看怎么样?期间彻底戒杀茹素。”(注:这种阶段性素食只是为了令人彻断肉食而设的次第方便法)“没问题!也许三个月后让我吃我也不会吃了,我确实是知道自己做错了,对不起我吃过的动物们!”宋师傅眼里流露出真诚忏悔的目光。“好!真正的忏悔即可得到对方的谅解。宋师傅,您别拄拐,现在走几步看看!”“……行吗?我这脚刚才可是一着地就疼得受不了。”宋师傅望着自己的长拐犹豫着,明显心有余悸。“没关系,试试看!”我一边为他伤害过的所有众生授三皈依及念往生咒加持,一边鼓励着他撇下长拐,扶着他走了起来,“咦?!脚不那么疼了!敢用力了!”“宋师傅,接着走!您会越走越好!佛说的因果和忏悔灭罪的道理都是真实不虚的。”我松开了搀扶他的手,任由他自己在办公室里走了起来,他的步态明显越走越正常,他十分兴奋,一口气来回走了十几圈,连连说:“神了!神了!我又能正常走路了!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4楼  发表于: 2016-12-03 11:56

回顾整件事情的发生过程,我们就会对 “忏前悔后”的道理加深了理解,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已后。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故称忏悔。凡夫愚迷。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前愆既不灭。后过又复生。何名忏悔。”(见《六祖坛经》)许多修道人心中疑惑,为什么自己知道做错了,也忏悔了,却难以见到实效显效呢?就是因为屡犯屡忏,屡忏屡犯,所以难逃因果相续的罗网,这是问题的关键。忏悔偈里说“心若灭时罪亦亡” (注6),什么是“心灭”呢?就是不再生啊!  
这正是:罪从心起将心忏,猛火顿时化清凉。离妄归真永不造,如汤浇雪业速亡。我们佛弟子明因识果、学习忏法,应完全把忏悔法门融入到平常的生活中去,而不只是在做功课时忏悔,回归当下,时时反观内省,改恶归善,离妄归真,乃至于做到《圆觉经》所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从而了达一切有为法虚妄不实,断妄证真,这就是究竟的忏悔,又名无生忏、无相忏、实相忏。作为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我们自己蒙受了佛法之益,更应尽己所能,辗转教化,灯灯相燃(注7),就像佛在许多经后面常常嘱咐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令一切众生皆能同受法益,尽诸烦恼。弘扬诸佛所说因果和忏悔的道理,正是现在拯救社会、挽回劫运、净化人心的当机之法,也是报答父母、众生、国家、三宝四种重恩的入手处,一切佛弟子当不负佛嘱,勉力弘扬。  
本文谨以《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关于忏悔的大愿作为结束,这就是我们修行和弘扬忏悔法门的一个标准和方法: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普愿一切众生深信因果,忏悔宿业,改恶迁善,离幻归真,共成无上正等正觉!
一.生活上的忏悔与知识上的忏悔。我们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在有心无心之间,不知做错了多少事情,说错了多少言语,动过多少妄念,只是我们没有觉察而已。所谓‘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这种内心觉照反省的工夫,就是忏悔。 忏悔在生活上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帮助我们什么?  
第一、忏悔是认识罪业的良心。  
第二、忏悔是袪恶向善的方法。  
第三、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生活中,能够修持忏悔的心情,就能得到恬淡快乐。好像穿衣服时,想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古训,想到一针一线都是慈母辛苦编织,密密爱心,多么令人感激?如此一想一忏悔,布衣粗服不如别人美衣华服的怨气就消除了。吃饭,想到‘一粥一饭,来处不易’,粒粒米饭都是农夫汗水耕耘,我们何德何能?岂可不好好的珍惜盘中飧?惭愧忏悔的心一生,疏食淡饭的委屈也容易平息了。住房子,看别人住华厦美屋,想想‘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觉得有一隅陋室可以栖身,远胜于天下多少流落屋檐的风雨人,忏悔的心一发,自然住得安心舒服。出门行路,看到别人轿车迎送,风驰电掣好不风光,想想别人为此曾熬过多少折磨,吃过多少苦楚,是心血耕耘得来;而自己努力尚不够,工夫还不深,自然以足代舆,如此安步当车,倒也洒脱自在了。一念忏悔,使我们原本缺憾的生活,突然时时风光、处处自在,变得丰足无忧起来,这就是能够常行忏悔的好处。  
忏悔,是我们生活里时刻不可缺少的美德。忏悔像法水一样,可以洗净我们的罪业;忏悔像船筏一样,可以载运我们到解脱的涅槃彼岸;忏悔像药草一样,可以医治我们的烦恼百病;忏悔像明灯一样,可以照破我们的无明黑暗;忏悔像城墙一样,可以摄护我们的身心六根;忏悔像桥梁一样,可以导引我们通往成佛之道;忏悔像衣服一样,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菜根谭》里说:‘盖世功德,抵不了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犯了错而知道忏悔,再重的罪业也能消除。  
忏悔虽然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是一般人平居无事的时候,总是轻忽怠惰,不容易生起忏悔的心。我们常常在噩运降临时,才懊恼自己的种种错误;等到病魔缠身的时候,才嗟叹自己的荒唐无度;在经济拮据的关头,才正视自己的挥霍浪费;到了山穷水尽、四面楚歌的地步,才忏恨自己的鲁莽;活到年老力衰、齿危发秃的时候了,才后悔少壮不知发奋向上,老大徒然伤悲。佛经上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和众生的差别,在于菩萨有前瞻远见,不会迷惑于一时的贪欲,造作万劫难复的恶因;而众生短视浅见,只看到刀锋上甜美的蜜汁,郤浑然不顾森寒锐利的锋刃,等到蜜汁尝到了,舌头也割破了的时候,已经种下无尽的苦果,后悔莫及了。人生短暂,我们应及早抗心高望,未雨绸缪,趁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勤奋垦拓,趁着富贵丰裕的时候常行布施,趁着因缘凑泊的时候广结善缘,创造自己未来光明而美满的人生。
除了生活上需要反省忏悔之外,在知识上也要时时自我检讨,因为知识是一种深广无涯的东西,常常进化变异,容易产生下面的错误,例如:1.思想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知’,是学问和观念上的偏差,譬如:不相信三宝、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等,一旦发现自己有这种邪知,就要快快回头猛省:‘啊!我的知识错了!’这就是思想上的忏悔。2.见解上的错误:就是佛教说的‘邪见’,是对人对事的看法想法不正确,譬如:否定道德伦理的价值、处事错乱、误解他人……等 等,有了这种邪见,要知道自我警惕:‘啊!我的念头错了!’这就是见解上的忏悔。3.言论上的错误:也就是佛教所谓的‘邪说’,在言词上有了缺失,譬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说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话。邪知邪见有时潜藏于心中,不易发现;而邪说往往借口舌发露,变成口业,容易滋生是非,伤害别人,因此我们要守口如瓶,要慎舌如刀,时时警惕自己:‘啊!我说话太冒失了!’这就是言论上的忏悔。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忏悔,是身体行为的自我省察;知识上思想、见解、言论的忏悔,是心理意念的净化修持。只要常常在生活上反求,在知识上明辨,痛下忏悔工夫,就能使我们身心清净,生命升华了。禅宗的高僧大德,常常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起来,在生活里体会知识,用知识来印证生活,以免割裂分化,徒然成了禅和子、迷路汉,白云守端禅师说的‘声声解道不如归,往往人心会者稀’,就是这层意思。当一位学者向南隐禅师请示什么是‘禅’时,南隐不发一言,只是以茶水奉客,持着茶壶倒呀倒的,把茶杯注满了,水都溢出来了,仍不停止,那位学者眼见茶水流溢满桌,而禅师仍然专注的倒茶,毫无止意,学者慌忙提醒说:“禅师,茶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点点头,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心中满是偏执的看法与想法,满满的理论一大堆,如不先将自己心中的妄水空掉,你如何承受法水呢?”  
二.人事上的忏悔与工作上的忏悔。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勘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所言:‘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郤’,生命都把握不住,人我是非又何必执着呢?如此转念一想,真是人生何处不春风!过去有一位云居禅师,曾经说过人事上的十种后悔,劝告我们不要轻忽蹈陷,这十种悔事是:1.逢师不学去后悔: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能够终生受用,像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郤不知道好好亲近学习,等到机缘流失,徒然悔憾不已。  2.遇贤不交别后悔:古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生得一贤达知己,能够常常切磋恳谏,是极希有难得的殊遇。我们对于犯颜直谏的贤人益友,要能倾心接纳,千万不要排斥,否则贤友诤友一一绝去,人生的好机缘也失之交臂了。  3.事亲不孝丧后悔:所谓‘生前一滴水,胜过死后百重泉’,父母长辈在世的时候,不能承欢膝下,甘旨奉养,甚至百般忤逆,等到慈亲逝世了,纵然身后极尽风光体面,墓冢巍峨,又有什么意义呢?‘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倒不如父母活着的时候,多尽一点孝心。4.对主不忠退后悔:跟随上司工作,不能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等到违过被辞退了,悔恨交加,有什么用?5.见义不为过后悔:生命的境界,常在一刹那间取决,一念迷即卑私,一念觉即高义。如果见义不为,错失良机,懊恼也于事无补。6.见危不救陷后悔:良知,是一种无法欺瞒的东西,见他人危难而吝于伸出援手的人,事后总难免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无穷悔恨。7.有财不施失后悔:有能力布施做功德时不做,等到失去财势机缘了才后悔,已无济于事了。过去有一位居士对我说:“师父!您来为佛教办一所大学,我捐助净财。”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想不到没有几天,他真的把钱送来了。我跟他说办佛教大学不容易,不必那么快把钱送来,他回答:“不行啊!我现在有钱不布施,万一将来潦倒了,想参与佛教大学建校这么有意义的事也不行了。”,这位居士能够未雨绸缪,已得到佛法的深深妙用。8.因果不信报后悔:一粒稻种子撒在不同的土里,会以不同的因缘生长结穗,沃田里的稻穗必丰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贫枯,一粒稻种子都有因果差异,我们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业报真理,时时警惕自己,不要放逸六根种下恶因,否则感受恶果时已噬脐莫及了。9.爱国不贞亡后悔:‘覆巢之下无完卵’,国家的兴盛,即是国民的福祉,全体国民,不论在朝在野,不分公职私职,都应当以国脉存亡为己任,努力贡献。10.佛道不修死后悔:身强体健时,不好好修行求菩提,等到白发频添齿牙动摇了,连佛号都念不住了,把‘南无阿弥陀佛’都念成‘哪有阿弥陀佛’了,还能精进修持吗?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等到无常来临,才劳驾别人为我们持念‘往生咒’,就太迟了。  
综合上面十种后悔来看,人际之间的因缘要及早把握,经常保持一颗忏悔的心,觉得我对不起一切众生,有了这颗不争不执的心,就可以避免贪嗔的染污,人事关系自然随之和谐了。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盖房子偷工减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吗?为了骗取厚利,仿冒盗用,粗制滥造,不顾商业道德,破坏国家形象,不应该忏悔吗?只为满足个人贪欲,而造成金融混乱,恶性倒闭,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会笼罩了苦难阴影,能不忏悔吗?如果人人有忏悔的善心,以大众利益为前提,置个人得失于度外,我们的社会不就能繁荣富庶,我们的国家不就能和谐安乐了吗?
  佛经里有十种忏悔法门,为我们在人事和工作上的忏悔提出了指引,这十种忏悔法门是:1.对诸佛忏悔:诸佛的法力,有时会与我们的脑波相通,藉相同的频率度化我们。对诸佛忏悔,并不是要我们跪拜偶像,对木头石像磕头,而是要我们洗心革面,移情化性。  过去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天从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终年不辍,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就嘉勉她说:“你每天都能虔诚的以香花供佛,真是难得。经典上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呀!”这位信徒听了,很是欢喜,就请求禅师继续开示:“师父呀!我每次来寺中以香花礼佛,觉得心里像甘露水洗过了一样,清凉而宁静;可是一回到家里,面对琐碎的家务,有时又像陷身火窟一样,只是焦灼不安。师父呀!请开示我:如何在烦嚣的尘市中,保持一颗清净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鲜艳吗?” 信徒回答:“知道啊!只要每天换水,并且剪去下面那一截泡烂的花梗,花就不易凋谢了!”无德禅师点头笑道:“保持一颗清净心,也是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要每天净化身心,多多忏悔反省,去除腐烂的习性,长养清净的心苗,才是礼佛的真义啊!”信徒听了,恍然大悟,很欢喜的作礼:“谢谢师父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师父,过一段寺院修行生活,享受暮鼓晨钟、菩提梵唱的宁静。”无德禅师笑了,伸指一点:“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如同菩提,言语动静举手投足间,无处不是宁静,何必执着寺院形相呢?”所以在佛菩萨面前参禅或忏悔,并不仅是身体的跪拜诵念,更重要的是抛去心中杂念,息下妄缘,割舍罪业,清净身心!  2.对父母忏悔:为人子女者,如果常常觉得有亏孝道,不能甘旨奉养,光耀门楣,因而忏悔改进,也是一种孝心。3.对子女忏悔:为人父母者,如果常常觉得对子女哺养照顾不够,对他们的呵护关爱不够,因而力谋周全,必定可以做好父母。4.对师僧忏悔:过去印度有一个迦阇国王想谋害大象王,就命令杀手穿了袈裟,伪装成沙门的模样前往,被大象王的母亲识破行藏,劝儿子拒见以避祸,大象王决定舍身度化顽劣,因而答谢母亲说:‘见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此心皈佛者,愍念诸众生。汝勿怀疑虑,宜应速摄心!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师与僧,都是传道人,是真理的化身,是暗夜的明灯,我们即使不能效法大象王的慈悲,也应该常常惭耻于道业没有成就。5.对弟子忏悔:我们做师父和老师的人,也要常常反省对弟子有没有尽心尽力教诲,以免误人子弟,作践人才。6.对国主忏悔:国家保护我们,领袖领导我们,使我们能安居乐业,而我们对于国家和社会又贡献了多少?有了这样的忏悔心,就能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5楼  发表于: 2016-12-03 11:57

7.对檀越忏悔:一个出家人,对信徒檀越也要有忏悔心,觉得我没有全力为大众解除疑难,没有时时为大众度化灾厄,实在愧对三宝与缁素,所以要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业。  8.对良友忏悔:与朋友相处,总觉得你待我太好,我对你不厚道,如此多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广结善缘。9.对所化忏悔:譬如各位今天从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赶来听讲,要耗费多少时间?花费多少金钱?我对各位究竟能有多少助益?一念及此,内心即有海深山积的惭愧!由于有惭愧忏悔的心,使我每次讲演都很慎重,希望每一句话都能对各位有所贡献。10.对龙天忏悔:天龙八部护持我们,在冥冥之中加被我们,使众多因缘成就我们,度越一切夷险,不堕愚痴迷途,我们能不好好回馈十方大众,报答天龙八部吗?  忏悔是如此的美好,当人人前争后逐、暴戾愁恼时,我们要退让礼敬、谦敬忏悔,使心地如熙日般光明,性情如和风般安祥,忏悔是多么美好呀!可是,很遗憾的,社会上对于能忏悔改过的人,并不能真正尊重,也少见包容。譬如服刑犯人释放之后,虽然他已经改过自新,立志向善,可是社会这么现实,一个回头悔改的浪子常常找不到工作,缺乏机会,没有出路,在无立足之地的恶况下,只好变本加厉再度犯罪,实在可惜!
  《五分律》中说:‘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长善根’,我们佛教徒应该有大度量、大胸襟,包容忏悔的人,协助忏悔的人。  金代禅师养兰的公案,就是一个例子。他在寺旁庭院里栽培了几百盆兰花,讲经说法之余,视兰花为爱徒。有一天,禅师因事外出,吩咐一个弟子代为照顾,这个弟子在浇水时,不小心把兰架绊倒,整架的兰花毁成一堆,弟子非常愧疚,决定等师父回来以后勇于认错,甘愿受罚。金代禅师回到寺里,看见兰园里的残破景象,听了弟子真诚恳切的忏悔,不但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的安慰弟子说:“我之所以喜爱兰花,是为了用香花供佛,美化寺院,不是为了生气发怒而种植的。生死流转,物相无常,如果迷恋于心爱的事物,执着不能割舍,就不是禅者的行径了!”
三.感情上的忏悔与修持上的忏悔。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守空,过着清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我们在感情的生活里,要有忏悔的心情,觉得这件事我对不起某人,这个地方是我错了,这种情形是我疏忽了……,日日忏悔,日日改进,性情胸襟自然能开阔,生活品质自然能提升,否则每天被感情牵制束缚,住在五欲六尘的牢狱中,不能超拔,不能解脱,那种嗔恚惊怖、垢秽怨祸的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佛经里记载一段事情,说明忏悔的心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并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相貌:印度波斯匿王膝下,有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儿,因为长得实在难看,即使贵为公主,恐怕也没有男子喜欢她。国王不得已,只好在贫民窟中找了一位青年,赐予高官厚禄,让他与公主成亲。婚后,这个青年因为公主实在丑陋,见不得人,不敢带她出双入对的参加宫廷应酬,每次盛宴都是只身前往。日子一久,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驸马爷老是不带公主出来,莫非公主美如天仙,怕别人看了怦然心动,所以深藏不出?有几个跟驸马交情好的官员决定一探究竟,商议把驸马灌醉,偷了他身上的钥匙,去他家拜见美貌的公主。而被锁在家中的公主,因为感伤自己的丑陋使夫婿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日日虔诚地在佛前礼拜,忏悔自己丑陋的业障。当她恳切忏悔的时候,说也奇怪,原本粗糙不堪合掌的双手,渐渐变得雪白润泽起来;那双瞻仰佛像的细眼,也慢慢变得晶莹美丽;而当她向佛陀倾诉心曲,求佛宽恕的时候,整个人忽然变得气质高雅,仪态优美。当那些官员偷偷窥见虔诚礼佛的公主时,一个个摒气凝神,见公主果然千娇百媚,国色天香,几乎看呆了。回去后纷纷数落青年驸马自私小气,藏美人于深宫之中。从这个故事可以了解:忏悔者常蒙三宝加被,忏悔者多能移情化性;经常在感情上忏悔的人,能洗涤一切烦恼垢,长养无边诸善根,消除业障,种植福田。  
至于修持上的忏悔,天台宗有三种忏悔的法门,就是:1.以戒律门忏悔:精持戒律,夙夜不懈的修持,犹如大火,烧去一切情识障。2.以功德门忏悔:常行功德,供养三宝的修持,犹如春风,消去一切烦恼障。3.以无生门忏悔:勘破生死,修习无我的修持,犹如净水,洗去一切知见障。修持忏悔的法门虽多,最重要的是要真诚发露。发露,就是把自己的罪过在大众面前坦诚无讳地说出来,从忏悔的情状,可以看出一个人忏悔的心情。如果是上品的挚诚恳切,忏悔时会痛哭流涕,全身流血;中品的忏悔,至少也会满身大汗淋漓,懊恼欲死;最普通的下品忏悔,则是涕泪纵横,俯身不起。忏悔,要发心;至诚发心,罪业才能消除。过去有一个小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了一只青蛙,师父知道以后,神色黯然的责怪小沙弥说:“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阿弥陀佛,这一来罪孽深重啊!为免业报轮回,你只好到后山跳悬崖舍身谢罪了。”小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祸根大了,只好含泪拜别了师父,万分伤心去到山后悬崖,往下一看,唉哟!又深又暗,此时命在须臾,小沙弥心想:跳下去,粉身碎骨,必死无疑;不跳呢,三涂受苦,累世轮回,业报逃不掉,这可怎么办呢?小沙弥左思右想、右想左思的,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经过,看到小沙弥跪在路旁哀哀痛哭,觉得很奇怪,上前追问,小沙弥便一五一十地把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屠夫听了,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的说:“小师父呀!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悬崖自杀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的,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重了。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了,让我跳吧!应该谢罪赴死的是我啊!”屠夫一念忏悔心生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冉冉从幽谷中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这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涵义,正是显示修行忏悔的希有殊胜。真诚的忏悔,可以洗除我们无边的罪孽,还给我们本来清净的面目,譬如磨镜,垢去而光现。过去有一位学僧,拜访越溪禅师向他求道:“禅师,我潜心研究佛学和儒理二十年了,对于禅法还是一窍不通,您能开示我一些吗?”越溪禅师二话不说,挥手一巴掌迎面打去,吓得学僧夺门而逃,心中莫名其妙,在法堂外越想越气,正要转身回去找禅师理论时,首座老禅师恰好来到。老禅师见他一脸怒容,就和蔼的垂询:“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学僧一边喝茶,一边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的挥掌打他,没有佛门风度……,正说到气头上,冷不防老禅师笑了起来,扬手兜头打了他一巴掌。学僧一怔,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下,半晌作声不得。只见老禅师含笑问道:“刚才你说已懂得佛学和儒理,只差一些禅法,我现在已用禅法供养你了,你晓得什么是禅法吗?”  学僧被问得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看他怔忡犹豫,再问,他还是答不出来。老禅师就卷起袖子,微笑的说:“真不好意思,请看看我们的禅法吧!”说着,就低低俯下身去,把破碎的茶杯一一细心捡起来,又从容拿着抹布,徐徐把溅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这才悠然微笑立起身来,感喟的说:“禅法,禅法,这不就是禅法吗?”学僧一凛,这才悟出:佛法,不是口舌啊啊的空谈,而是日用修持的本领。当下拜倒受教。
  四.行为上的忏悔与心理上的忏悔。我们平日在身、口、意三业上,不知造了多少的罪业: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想所造的罪过如贪欲、嗔恚、愚痴。这些身、口、意行为上所造的恶事,称为‘十恶’,也就是十种过失。自古以来,有许多大德撰写过许多忏悔偈文,无非是劝世人去除三业上的过失。譬如梁朝简文帝曾作过《六根忏悔文》,为眼、耳、鼻、舌、身、意忏悔;梁武帝也作过《摩诃般若忏悔文》、《金刚忏悔文》;对声韵学有极大贡献的文士沈约,也作过忏悔文;陈文帝作过《妙法莲华经忏悔文》;宝志禅师作过《梁皇宝忏》;悟达国师作过《慈悲水忏》,各朝各代文士君主的类似作品不计其数,可知不仅出家人要修持忏悔,一国之主要行忏悔,甚至全国的国民都要行忏悔,能够这样,这个国家的国民道德必然高尚,社会风气也会和谐。  佛教徒如何从行为上忏悔呢?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从下面四种行为上,成就自己的惭耻正觉:1.说好话来忏悔: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抱着慈悲喜舍的心情,以好话去赞美,这就是忏悔。经上说:‘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为人好口齿,既能助长他人善根,又能增益自己德行,何必吝啬呢?2.捐善款来忏悔:多行布施,多做功德,既能驱伏贪爱,又可以惠施众生,也是一种忏悔。3.勤劳服务来忏悔:发心为大众服务,来忏悔自己的罪业,《法句经》上说:‘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这种忏悔方式,也是福田。4.成就他人来忏悔:多为别人着想,多成就他人好事,如别人做生意,我多光顾买东西,让他多赚钱,表面看来是帮别人,可是功德会回向,常常也是帮自己。像我跟别人买罗汉鞋,他一双鞋卖一百五十元,但是我却给他二百元,他觉得奇怪,问我说:“大师,别人买我的鞋,我一双卖一百五十元,他还嫌贵,要跟我讨价还价;您不但不嫌贵,反而添到每双二百元,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就说:“你一双鞋子卖一百五十元,赚钱不多,品质无法改良,穿鞋的人也吃亏,万一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了,我们想买罗汉鞋穿,就再也买不到了。现在我用一双二百元买鞋,是赞助你赚钱,你可以改良品质,扩大生意网,使天下人有罗汉鞋穿,天下人受福报呀!”所以,有时候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我们只要感到亏欠别人太多,时时惭愧忏悔,时时想去报答人,自然能获得很大的法喜。这种由心理上的忏悔转化成行为上的乐善好施,依经上的记载,可以有五种福报:一者,终不远离一切圣人;二者,一切众生,乐见乐闻;三者,入大众时,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称;五者,庄严菩提。’
  至于心理上的忏悔,在《摩诃止观》里,也提到五种忏悔法门:1.忏悔:就是常常诵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来消除深重的罪业,获得内心清净的生命。2.劝请:譬如说话得罪了人,做事冒犯了人,主动地去请他指教,邀他聚餐,礼请他参加各种活动。请大家来做功德、做好事,劝导社会大众共同发慈悲心,发菩提心,这也是忏悔法门。3.随喜:别人欢欢喜喜说话时,我们欢欢喜喜的聆听,为他助兴;别人高高兴兴做事时,我们高高兴兴随缘参与,不忘给予赞美,给予鼓舞,这种随口的赞叹,就是随口的欢喜。此外还有随手助人,广结善缘,是随手的欢喜;随耳听话,欣赏同情,是随耳的欢喜;随眼注视,关怀慈爱,是随眼的欢喜;随心赞同,同感同受,是随心的欢喜。这种种随喜都是功德,每天欢喜快乐,就是忏悔。但是一般人常常忽视欢喜的忏悔,和别人相处时愁容满面、泪眼汪汪,把烦恼传染给别人,影响大家的情绪。为了个人的不乐,增加大家的忧虑、苦恼,实在罪过。因此我们要自己欢喜,也给大家欢喜,这就是忏悔。  4.回向:我们自己做的功德,不敢自己独享,回向给大家共同享受,如此回自向他,就是心念上的好忏悔。譬如我们现在点一盏光明灯供养菩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发愿点这一盏灯,普天下的人都能照到,都能蒙受佛陀的光明,这是多么好的愿心!布施一块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钱,但是布施的时候,发愿将这布施的功德,能解决天下人的苦恼,这种回小向大、回事向理的忏悔,是多么大的力量!有些人对于回向偈,只是口中唱唱而已,还需要身体力行,真正付诸实践。5.发愿:在寺院里,出家人早晚功课,常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忏悔,就是为了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过去胜鬘夫人在佛陀授记后,曾经恭敬发十大愿,成为佛教发愿的师范,这十大愿的前五愿,就是最具体的心理忏悔法门:‘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6楼  发表于: 2016-12-03 11:58

曾经统一印度的阿育王,有一次发心供养出家人,其中有一个小沙弥也来参加应供,阿育王就为难了。因为在印度,即使贵为一国之尊的国王,见到出家的师父,也要五体投地恭敬顶礼。阿育王顶礼过许多**师之后,面对如此幼小的小沙弥,实在无法下拜,但是不顶礼呢,又担心对三宝不恭敬,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责备。左右为难之下,只好把小沙弥叫到无人之处,勉强屈身向他顶礼,嘱咐他说:“小沙弥,我是一国国王,不能随便向人礼拜,尤其是你这么小的孩子,刚才我向你顶礼的事,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喔!”小沙弥听了阿育王的话,默默放下受供的钵,突然踪身一跃,跳进了钵中,沿着钵缘游走,又跳出钵外,向阿育王一笑,如此进进出出、出出进进的,神通无碍,把个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暗吃惊:“这个小沙弥真是神通广大呀!”小沙弥定住身后,慢慢走到阿育王面前,合十说:“大王!刚才这件事情,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喔!”说得阿育王羞愧万分,赶快忏悔:“唉!我心地不够光明虔诚,不该轻视小沙弥呀!”从此阿育王对于一切出家人,不分老小贤愚,都恭敬而不起慢心了。  我们要时时忏悔身、口、意的罪业,从行为与心理上痛改前非。罪业在事相上虽然存在,但是在本性上却是没有的,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罪业如霜雪,本无自性,不过是一时的沾染滞缚而已,如果用般若智慧的阳光去观照它,自然能够融化。在无生门的忏悔方法里,只要一念不生,不起一切的妄念恶想,就是真正的忏悔。如果进一步证悟到真如不动的自性,一切罪过自然不忏自除了。
  佛教的忏悔主义虽然有不同的内涵与深浅的层次,但是自他无二,事理一如。为自己忏悔,即是为他人忏悔;为他人忏悔,也就是为自己忏悔,自己与一切众生是不能分开的。普交禅师修忏的公案,可以做为我们的镜子:有一位信徒问普交禅师:“修忏悔法门是为自己忏悔呢?还是为他人忏悔呢?若为自己忏悔,自己罪性从何而来?若为他人忏悔,他人非我,不能替代,怎能为他忏悔?”普交禅师思索良久,无法回答,便四处云游参访,寻求解答。一日来到泐潭禅师处,脚刚踏进门,泐潭就‘呵!’的大叫了一声。普交禅师不明就里,正要开口表明来意,泐潭的禅杖已迎头挥了过来,普交莫名其妙,只有暂时避开。过了几天,泐潭找到普交,对他说:“我有古德公案,想与你商量。”普交惊疑未定,一声惊诧‘呵!’还来不及出口,泐潭又‘呵!’的大叫了一声,回音在普交胸腔中震荡不绝,宛如普交自己的发声,普交禅师一刹那间豁然开悟,不禁哈哈大笑。泐潭看他已悟,十分高兴,执着他的手追问:“你会佛法吗?”四目相投之下,普交禅师也笑著「呵!’的叫了一声,把泐潭的手宕开去。泐潭知道普交已经洞明‘人我一如,自他无二’的忏悔法门,当下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我希望大家都能抱持忏悔的态度,有清明的心胸,早日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享受快乐解脱的人生!谢谢大家!
法轮常转日月增辉。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2308
精华: 0
发帖: 1715
威望: 170 点
金钱: 1402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1 点
在线时间: 18247(时)
注册时间: 2015-11-18
最后登录: 2023-05-26
7楼  发表于: 2016-12-03 11:59

曾经网上的,见者有缘。受持有福。祝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