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教师节读“法达和尚拜六祖”(原创)
灰飞烟灭,寂静涅磐。
级别: 贵宾

UID: 72
精华: 0
发帖: 431
威望: 98 点
金钱: 5435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26 点
在线时间: 1251(时)
注册时间: 2007-11-14
最后登录: 2023-05-25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0 11:35

0 教师节读“法达和尚拜六祖”(原创)



      教师节前夕翻阅《六祖法宝坛经》,看到《机缘品》的第二个故事,我觉得很感兴趣。
      有一个叫法达的和尚,去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处参访,磕头礼拜慧能大师的时候头没有着地,被细心地大师察觉到了,遂即呵斥他:“礼不投地,何如不礼?”六祖大师虽是呵斥,但觉得这个法达和尚一定另有隐情。问他平时修学什么经论,法达回答说:“我一直念诵《大乘妙法莲花经》,已经三千部了。”六祖说对他说:“如果你真实深入地修习《法华经》,并且真正通达了其中的义理还并不贡高自傲,那么你的德行境界就与我相当了,你可以不用礼拜我。但是如今你已经辜负了觉悟之路啊,你却不知错!”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要问,这个法达和尚既然来礼拜六祖,却又为什么磕头不着地呢?假磕头啊?
      我们看到这个法达和尚说他已经念诵了三千遍《法华经》。《法华》乃“经中之王”。《法华》七卷共二十八品,如果每天坚持念诵一部,则需要花费将近十年时间。十年的专门研究之中想必也是颇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了。那么法达和尚应该算是个“法华专家”了。但是他来参访六祖大师则说明他对佛法还有未解之惑,是来找慧能法师解决问题的。说明法达和尚不自欺,他能反躬自问,自己知道自己对佛法并没有彻底解悟。虽然内心不自欺,但是外面还端着一个“专家”的架子放不下。佛教中把这种自以为是的心态叫做我慢,源于对自我的执着,是修学中经常遇到的阻碍觉悟的障碍。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半自知、半我慢的法达和尚。
      法达来礼拜参访六祖慧能大师另一方面则说明慧能大师很有声誉,他对大师是有信心的。慧能大师从南海闻《金刚经》悟道,再到黄梅五祖处证道;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证道偈,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成名句众所周知:大师见自性、悟般若、接法脉、嗣祖位、服众望、声名扬。以当时的环境,可谓是四海之内无几人,法达和尚一定是寻着六祖的声望、怀着崇敬的心理来拜见大师的。但是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是在学问、技术上有疑问,或者是身心上有不舒服的,找了很多有声望的人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很着急,我们会找很多老师去问,同时我们又怀疑每一个老师。法达就是这样的学生,他也在怀疑慧能大师。他到底是不是明师,他到底能不能看到我的问题?这个六祖大师是否能够真正意识到学生特殊的问题之所在呢?法达和尚对六祖就是这样的半崇敬、半怀疑。

      自己有不少心得体会,而且是真真切切的体会,放不下这个执着,但是自己也知道未彻底究竟。要解决问题,目观当下人物,似乎只有六祖大师可以,但是到底能否解决,自己也拿不准、不清晰。一个半自知、半我慢的法达和尚,对六祖大师半崇敬、半怀疑。他是在这样双重矛盾的心态下来见六祖大师的。所以在磕头礼拜六祖大师的时候不经意的显露了出来。

      慧能大师则准确地洞悉了法达的根本问题之所在。随后即说一偈:“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礼节原本是克服我慢的利器,然而你怎么却偷工减料地礼拜?只要有对自我的执着就有业障,只有彻底地忘我的修学才能得到真实无比的福德智慧!而后法达立即对六祖表示悔悟与感谢说:“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
      到此,以后才有法达问法、大师解答等等文字。大师如何为法达答疑解惑、师生如何行深般若此不赘述。故事的结尾是:“达蒙启发,踊跃欢喜。”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个机敏果断的好老师-慧能大师。他能准确洞悉一个初次谋面的学生的复杂心理,能觉察他不同凡响的聪明灵秀,并且给以及时、恰当的指正。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似乎呆呆傻傻的,但却真正是个有根基的法达和尚-一个沉浸在对智慧高度专注中的、有蕴含着聪明的矛盾心理的学生。这个和尚沉浸在忘我地学习氛围之中,对周围的事物缺少关注,所以显得呆呆傻傻。他不懂世俗的伪装和掩饰,就是他直心追求所流露出的真诚。他矛盾的复杂心理,我们更应该深入认知,我们应该看到他积极的一面。半自知、半我慢,是在某种承度上的自觉和自肯。对老师半崇敬、半怀疑,也自有他的道理。试想,如果遇到明师,自然能折服或感化他的自以为是;如果是伪师行世,刚才那四分之一疑惑则成了他的救命稻草。其实明师自然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怀疑。但此事的关键在于六祖慧能大师能够因材施教,法达和尚对于批评能立即接受,并且表示真诚的悔悟与感谢。如此,教学才能继续,如此才真正成就了学生法达和尚。以此足以见得慧能大师的智慧圆通,足以见得法达和尚是龙种象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生者,履德;致学;究疑。各得其所、各安其事;尊师重道、师生和合,则心明民富国强天下安可矣!

      谨此文献给天下的谆谆良师和轻狂少年。

                                                                                                                                          2008年教师节凌晨
                                                                                                                                            普通堂主人 



附:《六祖法宝坛经.法达拜六祖》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巳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譬喻品。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於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於相离相。於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於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镇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牛爱尾。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再启曰。经云。诸大声闻乃至菩萨。皆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见。自非上根。未免疑谤。又经说三车。羊鹿之车与白牛之车。如何区别。愿和尚再垂开示。师曰。经意分明。汝自迷背。诸三乘人不能测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饶伊尽思共推。转加悬远。佛本为凡夫说。不为佛说。此理若不肯信者从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车。更於门外觅三车。况经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乃至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词。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只教汝去假归实。归实之后。实亦无名。应知所有珍财。尽属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无用想。是名持法华经。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从昼至夜。无不念时也。达蒙启发。踊跃欢喜。以偈赞曰。

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羊鹿牛权设,初中后善扬。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师曰。汝今后方可名念经僧也。达从此领玄旨。亦不辍诵经。
[ 此贴被天大将军在2008-09-11 11:39重新编辑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教师节读“法达和尚拜六祖”(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