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光凭借“一切都是虚幻”,没那么简单!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347
威望: 1843 点
金钱: 1893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5282(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5-07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1 08:39

0 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光凭借“一切都是虚幻”,没那么简单!

我今天下来主要是想把前面这些道理说一下,目的在于什么呢?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以及各地很多修行人都要铭记心中,我们当前有些地方可能错在了这些地方。要是往昔已经感觉到的,当然就没得说了。当然也有些弟子说:“这段时间我不能仅凭借师规定的时间来求法,我这段时间太忙碌了,没有真正修成什么法,我能不能延长一些时间来求法?
”非常好!我们不是为了走个过程。我曾经在不同的地方走动,那时很多人都到我身边说:“我想在您面前求一遍成熟口诀法,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因为平常我们就是这么讲解的。我接着问:“你前面求过什么样的法?”回答道:“成熟口诀法是求过的,不仅仅一次、两次,都已经求过3遍了,我现前还想在您面前再求一遍成熟口诀法。”难道成熟口诀法是靠次数来成办见解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在很多人面前就变成这样了呢?就是刚刚所说的,走马观花,仅仅走一个形式,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甚至还有很多人的想法是,下面的这些法我先搁置一旁,先把高一点的法求学一下,说不定在那个时候就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见解。真要是有这样的好事,历代传承祖师还讲解前面这一系列基础,有什么意义啊?我记得非常清楚,师曾经告诫很多弟子。他说:“我现前告诫弟子们需要在寺呆多少年,方可把成熟口诀法赐予给你们,而不是我这边需要人。”师说:“当时的环境比现在好多了,但即便在那个时候,以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也不允许这样做,因此不集聚很多人还更好。但没办法,要把一个完整的窍诀法赐予给弟子,让他获得圆满的见解,必须得有这么长的时间,才能积累出一个见解来。不是由于我这边需要人,长时间在我身边这样逛游着。”我们今天这么宣讲的目的也不是由于什么其它原因,真正要是如同你所想般的,哦,直接求学高一点的法就万事大吉了。这两天我也陆续听到有些人说我已经求过《三句精要》,也叫《锥击三要》——印证之见、断定自决、解脱自信。
“印证之见”是直接印证,有印证见解、印证修行、印证行为、印证临时和究竟果实,再加上印证三身之见解,这些都叫印证,是直指你的见解,这就叫见解。如果直指你所得到的见解就叫见解的话,前提是你应该有这样的见解啊!要不直指你的什么见解呢?从这上面就能看得出来,刚开始步入修行的人能印证见解吗?断定自决——万法摄一,你连“摄一”是什么都没证到,怎么去万法摄一?我们虽然从理论上讲解,“摄一”是心性,只是说心性,心性本身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可能是“明空不二”。什么叫明空不二?!有时候有些人到我身边来说,他现前能做到明空不二,这是否是见解?明空不二适用范围太广了!就拿眼前所看得见的这朵花来说,当你看着这朵花、知道花的当下,能看得见花吗?当然看得见花;知道是花吗?当然有觉知,知道是花。这时候看见的花和知道的花当下一如,与你所谓的“自性”有什么区别?没有一个人能辨别出来它俩之间的区别。说是“空性”,什么叫空性?就是紧接着没有对它产生分析就叫空性的话,那么当下一瞬间知道是花的时候,他已经具备了这个特点。这叫“见解”吗?是什么见解?这就叫“耽著”。我们在讲解八识时,分为无念和有念,还在“有念”的范围当中!
连“无念”都没达到,还说是什么觉知一类的,见解可没有那么粗糙!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位修行者,不论当前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禅定,不要加以辨别,因为你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现前自己拥有多少,就先在这上面好好护持着它。当见解越来越增长的时候,用不着谁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你自己就可以慢慢慢慢体会到。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自认为已见性之人,我说我今天就不评论你的见解到底是对、是错。我就先问一下,我就拿着刚刚那个问题,那个“耽著”与见解之间有什么区别?他说我的见解就是这样的。我说:“师父,对不起,你知道我刚刚问你的这个是什么?那可是在意识范围当中的耽著啊!”这时候他就不敢说什么了,因为他说是“见性”,我说是“耽著”,但你要是见性了,就说出与耽著不同的特点来。他讲不出来,除非他有更高的境界。需知,禅定太细了!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光凭借“一切都是虚幻”,没那么简单!所以好好修,好好修,真的需要好好修!好好修行着走,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哦,区分就在这上面。但你要是回去的时候还是去想,刚刚师不是说过,看见花、知道花,这是“耽著”,那真正的“见解”是什么呢?
你想!想破天你也想不出来!因为见解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修出来的。所以,不管现前你拥有什么样的见解,就慢慢慢慢修行着走,我们会把一个完整的修行、完整的见解赐予给你的。第二断定自决,连个什么叫“摄一”都不知道,万法怎么“归一”呢?第三解脱自信,四大解脱当中的“本来解脱”如空室入盗。好的,你说一切都是空性,还不是心在觉知吗?你还是站在现前这个意识时空当中感受一切。不是禅宗讲解“脱落”和“爆炸”吗?连这么一点点起码条件都不具备,你说这还叫“解脱”吗?所以,可不是啥都没有的人可以讲解《三句精要》的。平常也有很多弟子都说他已经听过《三句精要》了。
只是说你小时候上过学,现在我已经把《三句精要》汉文版,所以对照上面的文字,可能你没有什么陌生的字,你可能会读。但是真不能说你懂得了其中所有的一切道理,哪怕知道,可能也就是在上面一个再加一个,这个像不像,那个像不像?亚青寺冬天基本上都是在百日闭关修顿超。有一次冬天过后我去见师,师说:“这一次有个老和尚,这些人平常的思维真的很丰富,他说他在修顿超时看见前面一个明点,明点中间有几个明点,但只是这些明点不是太对称,高矮不一,但他好像今天真看见了一个忿怒佛的头像。”S师问他:“怎么讲呢?” 他回答道:“因为大的明点可以当成头,里面的两个小明点可以当两个眼睛。只是不对称,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但也勉强可以说是他的眼睛,下面有一个明点勉强可以说是他的口,就是少了一个鼻子。要是中间再有一个小一点的就可以当成鼻子了,这就说明我看见了一个忿怒本尊的头像。”“哎哟,这些人真能想!”师说。很多人的见解就是这样堆积出来的。这是个“明”,这又是“空性”,他们两个又是分不开的,所以在一个上面加啊、加啊、加啊……这就是他的见解。当然完全不懂禅定的人,仅从这方面这么讲解,觉得好像很有道理。但要是从见解上讲,完全就原形毕露,什么都不是!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你刚开始步入修行,哪怕讲太多的事,我都不会太计较,毕竟你是刚开始修行,因此在修行等多方面不会有太多的经验。但是修到一定的时候,我就要开始辨别,哪一类叫闻思,哪一类叫实修。因此,要是没有一点点实修的味道,我一定会在中间止住你。好嘞,这不叫修行,我们今天是在讲解实修,请讲一些实修经验。讲这些理论的弟子可能很多都已经逐渐感受到了。好的!好好修,好好修!大概就是这样。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347
威望: 1843 点
金钱: 1893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5282(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5-07
沙发  发表于: 2023-12-31 13:19

供养两位善知识给师兄们

微信genjuqien和微信JIACUO808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347
威望: 1843 点
金钱: 1893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5282(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5-07
板凳  发表于: 2024-01-01 16:11

如今很多人对止(奢摩他)与观(毗婆奢那)的理解并不正确。他们认為自己正在禪修的时候,意识却并不清明。他们在进行某种禪修,却对其间的发生没有觉知,然后就宣称自己在修“止”。甚至很多人认為自己在禪修中已经体认了心之本性,即达成了“观”。实际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其中一个问题在於,当人们谈论“止”的修持时,怀抱著过多的期待。他们尤其关注自己下座之后的觉受。不过如果你聚焦於下座之后的觉受,就不是在正确地修“止”。你的心中对此抱著错误的期待。当然,我并不是说心怀期待有什麼错。不过如果期待过度,如果你想像著所有自己所期待的修持结果只会在下座之后呈现出来,如果你期望著“对自己感到满意,从内心感到平静”,如果你过于关注这些好的自我觉受,那么你的我执只会变得比上座修持之前更为强大,而念头之链也会再一次与你为友。


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今人们宣称自己正在修“止”的时候,却忘记了要认出他们的念头之链。他们可能也会感受到些微平静,当他们身处一个舒适的地方,适宜的环境,和一群友善的人在一起接受法教的时候。然后他们会认為这种舒适的觉受来自于自己达成了某种“止”的境界。然而事实上并没有这麼容易。导师传授教法的时候,听起来容易,因為那来自於导师自身多年的经验。导师在做讲授的时候会尽可能简短,以便弟子能够理解。不过要想积累自身的经验,你还需要具备更多的热情和耐心,朝此方向持续地精进。而在修持的开始阶段,实际情况更可能是,念头之链在你的心绪中无休止的继续,而你甚至对此没有觉察。
谈到觉察念头,我想在此分享一点我的个人经验。
在一开始,我对何为念头之链一无所知,直到我的闭关导师把它指出来。他告诉我,“你心中正在运转的每件事、对种种客体物件的每一个觉受和思维,这些就是你的念头之链。觉察它。”
这是我第一次对此有所觉察。我感到非常沮丧。就像是看到一座大山佇立在自己面前,这座山是如此之高,使我感到没有能力逾越过去。

这就是念头之链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感到自己无从应对。而且我也对自己说,目前这对我来说太难了。是的,我会坦诚地面对自己。顺便一提,我认为所有的修行人都该对自心坦诚相待。随后经过累月的修持,随著正向修持的累积,你就会渐渐感受到心中些许的平静了。
在经年累月的修持过程中,当我感受到心中的些许平静,我从不会认為自己达成了什么。我会持续地告诫自己,前途漫漫,其道修远。此后,当我不仅对内心的平静有了更多的觉知,而且对自己身语意的状态,对自己所思、所言、所行都有更多觉知的时候,即使在那时我可以让自心时常保持冷静,我也仍会告诫自己,前途漫漫,其道修远。这种做法保护了我。因此,永远不要执著在任何好的觉受上。不要自恃為一个好的修行人,或是完美的修行人。要不断回到自己的修持中来,而且要比上一次的修持更為笃定。一直这样做。每一次都这样做。这是我想给出的建议。
有时你可能会感到怠惰,甚至在座上修持中睡著,而且你经常会发现自己落入散乱。我的做法是,当意识到自己的散乱时,就向三宝懺悔,发誓要再次回归专注,并且把虚度的时光弥补回来。凭藉这样的决心,你将在心中找到更多的平静,也将越来越能够临在於当下。
在经历数年的修持后,或许你可以对自己说,“可能这次我做了一次不错的’止’的修持。”相较于在开始修持的早期阶段就试图让自我感觉良好,我觉得这样更合适一些,否者你很容易蹉跎不前。因此在我看来,很重要的是,不要在一开始就试图让自己感觉良好。不要在结束一座修持之后告诉自己做得不错。要一直专注在修持上。在修持中要一直尝试临在於当下。之后渐渐的,试图临在於当下的想法,会与当下本身合而為一。这就是我们说的“观”(毗婆奢那)。“止”的修持,相当於你在试图临在於当下,通过觉察自己的念头,以及通过观想的修持安住于平静之中。当然你会不时地因为念头而分心散乱。这是“止”的修持中实际发生的状况。然而对於 “观”来说,并没有什麼特别的方法。“观”是“止”的修持之结果。当你对一切有情眾生心怀慈爱和悲心……你有没有能力帮到它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将这种方法应用在自己身上……此后当你从伟大的上师之处接受到有关禪修的教导,在修“止”的过程中练习临在於当下,慢慢地,所有你之前努力的结果都将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当下历历在目,了了分明。对心性的体认将自然达成。而这便是“观”的真正含义。 实际上,“止”与“观”的修持包含在所有的修持当中。如果你修本尊法,在观想绿度母或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你就是在进行“止“的修持。而观想本尊消融化光,圆满次第的修持,就是体认“观”的过程。这便是我们所使用的方法。总而言之,首先要明了“止”与“观”的正确涵义。其次,尽可能多地花时间认出你的念头之链。当你认出它时,务必要对自己坦诚,继而离于对舒适觉受的期待,持续修持。这些就是要点所在。而 “观”将自然而然地达成。你越是强迫自己儘快达成某种修持的成果,就越不可能保证修持的品质。我认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為我们所有人都时常落入苦的境地。然后我们就想要儘快找回内心的平静。这种嚮往并没有错,然而如果修持的方法错了,结果很可能恰得其反,我执将变得更為深重。因此,我们都需要有耐心,同时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以上便是我想与你们分享的内容。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347
威望: 1843 点
金钱: 1893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5282(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5-07
3楼  发表于: 2024-01-01 16:13

加善知识,最好有一定佛学基础,求解脱的或者志于弘扬佛法的师兄再加。他们特别忙。传法,讲课,佛学院管理,自己看书……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光凭借“一切都是虚幻”,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