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所谓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楼主  发表于: 2019-07-23 22:21

0 南怀瑾:所谓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

所谓安那般那的修法,是利用呼吸开始修。从婴儿出生脐带一剪断,开始后天呼吸。后天生命的存在是这个风大呼吸支持的,这个呼吸不是究竟的啊!在我们生命活着这个阶段,这个叫做长养息。所以,现在利用这个去修,第一要认清楚,问题还是在于念头,思想一动,呼吸就跟着来;念头绝对清净了,才达到止息。你只在呼吸上求止,又加了一个念头了,更不能达到止息了。所谓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

有一点先要认识:不管呼吸也好,观想也好,做各种工夫也好,道家也好,密宗也好,很多种方法,都是意念去做的;也就是思想这个心去做的。安那般那修法归纳到最初,就是用生理上的呼吸,配合这个心来修持。修安那般那,能够知道呼吸的也是心,能够用这个方法把呼吸自然停止了,到达某种境界,也是唯心(心物一元之心)的作用。所以要认识心,不要光在呼吸上求止息,这个观念先要搞清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告诉你,呼吸这个问题,就是气了。我们很明显感到的是鼻子气的往来,其实不只是鼻子气往来。笼统讲,全身十万八千毛孔到处都在呼吸,可是一般人没有认识到呼吸,等于鱼在水里认不到水。鱼也在呼吸,那个水吸进来喷出去,鱼在水里面认不得水。人在空气里头呼吸,认不得空气、呼吸。比如你看大家都在忙,我们讲话动作都靠这个东西,可是看不见。没有高度智慧的人,看不见呼吸,只是听人家讲,理念觉得有个呼吸作用。有高度智慧的人,就会看清楚了呼吸。我们普通人到什么时候才知道呼吸呢?在枕头上,想睡还没有睡着,听到自己呼吸了。在这个时候,越听到自己呼吸,越睡不着了,失眠的人听呼吸最清楚,平常听不清楚,毛孔的呼吸就更不用讲了。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如何止息?有很明显的例子,看东西,很注意时,呼吸很轻微了,会停止,因为注意力集中了。还有,很害怕时,或者碰到很高兴的事时,那一刹那,呼吸会停止。为什么停止?因为你思想专一了,这是止息的道理。

结论:一个人的精神思想专注某一点,呼吸自然和思想结合在一起,这叫专一精神。一个科学家思考某个问题时,或者一个文学家写一篇文章时,在集中思考的时候,呼吸差不多都停止了。懂了这个原理,那你修行时,把思想念头完全放空灵了,听其自然,而知道自己呼吸往来,这个就是安那般那了。然后思想完全没有杂念,完全空灵了,这个呼吸慢慢充满,它自己自然停止了,这个叫做止息。

*****



无论是修白骨观,或是安般法门,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的变化次序是:一、没有痛苦;二、舒服;三、身体没有了;四、自身发光明。空明之中,越定久越好。把修行放到第一,慢慢做到这样,到达了,再谈第二步。

工夫方面不管安那般那,还是白骨观,达到止息后,进一步到达没有身体感受,把身体转化了。安那般那和白骨观最后一个目的,要认识到空,身体感受没有了,知觉仍然存在。可是知觉很清净,没有妄想了,整个是空灵境界。所谓空灵不是思想观念,是身体没有障碍了,没有苦,只有乐,后来舒服也没有,最后化成空。这个空的境界,是有光明的,在这个里头定久了,身体就会起变化。这一步很重要。

*****



你刚才问什么是息,你认不清楚是应该的。这个息,接着刚才说,是很微细的进出往来,气都没有,身体内部的障碍统统没有,没有痛苦难受,酸痛胀麻痒等等感受一点都没有,完全宁静,好像一点呼吸都没有,而是遍满全身。然后感觉每个细胞乃至九窍,头上七窍,加上大小便二窍,全身每个细胞,自然都是往来充满了,好像跟大气,虚空相通了,那个就是“息”的境界。这个我从来没有讲过,因为众生愚昧都不懂。

“息”的境界真的到达了,全身息是充满的,不是发胀,身体整个变轻灵,也就无痛无病,这时才懂得那个报身气,才懂得自己在胎儿时,那个不呼不吸、自然有呼吸作用来往的功能。当然这个时候重点在下部了,下部跟脑连起来。现在只跟你们讲到这里。

*****



呼吸的气,叫做“长养气”。但胎儿这个“气”,就不叫“长养气”,而叫“报气”,也叫“报身气”,是果报来的。中国道家把这个叫做“元气”,这个就不是呼吸的气了;胎儿在母胎还没有呼吸。从婴儿脐带一剪断开始,这个长养气随时随地在用了,叫呼吸。吸进氧气,到身体内变二氧化碳,身体不需要二氧化碳,必须要排出来,所以要呼出去,一呼一吸,永远在那里这样呼吸。

现在你打坐修道,呼吸即使到最细,完全止息了,仍然是在长养气中搞,还没有认得胎儿时那个生命本身的元气。所以要先了解风、喘、气、息,乃至不呼不吸,完全到止息,几乎恢复到胎儿时的那个情况,你才认识到真正生命需要的那个原来的元气。要认识了生命里那个本元之气,才开始叫做真正修禅定做工夫;才能控制这个生命,才能转变生命。

这几年你们打坐,都很有进步,很有修养。但仍在长养气中后天的一呼一吸上面做工夫。虽然已经有一点效果了,还不是究竟。气必须达到止息以后,身体由病痛、障碍,才能恢复到绝对的健康。等于恢复到婴儿刚出娘胎时那样柔软,那样健康了,这时开始修禅定,才能进一步认识生命。

*****



你打坐时气住了,鼻子呼吸停了,此时会感到慢慢下腹在动,就像胎儿不用鼻子呼吸用脐带呼吸一样。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他一到这个阶段,就有一股气向前冲。在肚脐以下耻毛以上的一条线的位置,我们过去叫青春腺,气冲到这里,性欲就上来了,就非要解决不可,结果就放掉了。此时如果可以不犯性欲,身体自然就一天天好起来了。*****

自然地呼吸,只有知性在看着呼吸。记得知性不是在脑中的。呼吸变得深长,你非常清楚;如果你的念头此起彼落,你的呼吸是短促的,你也非常清楚。佛经讲得很清楚,呼吸有长中长,长中短,有短中短,短中长。为什么如此?佛没有说。那同你的身体健康有关系。如果静坐时你的呼吸忽长忽短,这可能是你当天的情绪不定,吃的东西不对,乃至天气变化都会有影响。

当呼吸粗重时,你会感觉到在鼻子尖上,渐渐、渐渐的,感觉到了眉心,最后才到了头顶。当你还不够静时,你好像感到有东西进出。其实并不是空气真的进出你的头顶,都只是你心里的感觉。当你念头定住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那就是息。所以,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好像在看着一个小孩子在房中跑来跑去,你知道他在那儿,不用去帮他忙。这也像是看着水中的鱼游来游去,你知道鱼在那儿,你不用去碰它。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

止息以后,知道全身充满了气。如果觉得哪里不通,用意识观,把那部位的病气业气送出去,甚至放个屁放出去。最麻烦的是气到了性器官,这时候不要去管它,把这个看的念头也去掉,它就没有了。你愈看它就愈是帮它,它就愈来愈强,直到你忍不住了,只得去寻求发泄。当这种问题来了,你要知道如何处理,懂吗?

当你全身充满了气,把念头都抛开,慢慢地气也稳定了,这时就可以常在不呼不吸中。其实也不是绝对的不呼吸,只是隔了许久才呼吸一次。如果此时有气进来,把他放出去,身体就空灵了。这时身中就会生起光明,可能在头部或者在背上,或者最好的情形是在下半身生起的。此时口水分泌会特别旺盛,不用吞咽,他自然会下去,这就是甘露,是最好的双性荷尔蒙。慢慢你连身体的感觉也没有了,进入了光明定中。我只能为你讲到这里了,讲多了反而会害了你。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



怎么是止息呢?我们这个身体很奇妙耶,你两腿一盘,什么都不管,像鱼在水里头呼吸,嘴巴吸进来,从两边鳃喷出去了,再进来又喷出去,都是空的。你看那个鱼喷啊、喷啊,有时候它嘴巴不动,不喷水了。我们也一样,鼻子呼吸一进一出,到了宁静专一时,呼吸也不动了,好像没有呼吸了,这就是止息。到了止息的时候,你心境也自然的特别宁静了。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全身的气充满了。你不要注意感觉,气本来空的嘛!你觉得太充满,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身体也不管了,气充满时念头也止了。这样身体内部变化很大哦!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对于停止呼吸的境界,必须要先作两种必要的解释。首先需要知道在静坐的进度中,所谓自然地停止呼吸,用一般修道作工夫的术语来说,便叫做“止息”。在佛家四禅八定的进度中,又叫做“气住”。其次在静坐的进度中,因为心念的太过专一,偶尔也会觉得呼吸近于停止。当这种状态发生时,有时就会感觉全身僵直,稍微带有僵硬的感觉。实际上,这是因为用意太专,渐渐促使全身紧张的关系。这种类似停止呼吸的作用,并非真的是“止息”和“气住”的境界。

严格说来,这是由于神经的过分紧张所致。在这种情况中,执之太过,不能放松返还于自然,往往会弄得心境枯搞,生机木然。甚至,更严重一点,便会使身体和四肢的各个关节,进入僵硬的病态。虽然并非如小说家所谓的走火火魔,但至少已经因此而得病了。如果因静坐而到达这种境界,自我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把自己的身心尽量的松弛,甚至,尽量哈出力气,自我放松,任意进入自然呼吸,就如平常人睡眠时的状态。这样只须很短的时间,便可“更上一层楼”而转进新的进度了。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随息,就随时看着它自由自在,可是没有一步离开这个呼吸,都看到,清楚的。你的身体坐在那里,静静的,你看着看着,这个身体吸啊呼啊来往,到某一个时候,有个阶段,不需要这个呼吸进出了,呼吸停下来,止息了。不是完全没有哦!这个时候以鼻子为标准,注意鼻子,好像鼻子没有呼吸往来。其实鼻子没有呼吸很容易,你们随时都会,可是你们不认得。这时候的呼吸,偶然很久来一下,轻微有一点点感受,知道有一下。这个差不多要“止息”了,要停止了。换一句话,等于电池在充电,充电充到某一个时候,电充够了,这个是“止息”。

我们呼吸进来出去,现在因为用数息的法门,到达随息、止息,虽然心跟息两个专一,那个妄想来,我也不管,知道妄想,还有个最大的东西在旁边,那个是知道的那个知性。我们打起坐来用功,到达这个境界,息也止了,也知道妄念同我们不相干,不理它了;念头也不理,呼吸也宁静了;这个时候全体境界在哪里?在“知”这个知性,这一知,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

你懂了没有?这个知性是本来自性的知性,本来自性是第一步功能,见闻觉知,这个知性不在外,不在内,不在中间,这个不是妄想,它知道妄想,知道这个气息,也知道这个妄念,这个如如不动在这里,这是自性。这样懂不懂?都明白了吗?那恭喜!明白了.重点在这一“知”,不在那个数息。你也不要管它能知所知嘛!反正我那个时候知道这个知嘛!又加上那些干嘛!把所有的佛学都送到当铺去,当掉!不要管了。就是这一“知”在这里,对不对?把握这一“知”,你就清爽了。

一句话说,身体内部有病,佛教你修“安那般那”,治病的方法只有一个字“止”,止息治万病。就是一念的止息,呼吸停止了,你看住那个痛苦的部位。反正要修行的人,一个观念首先告诉你,十念法最后一个“念死”,这一下就死,喔!原来这样痛苦啊!啊,原来是这样就死啦!嘿喲,死就死吧!格老子,看你痛死到什么程度!所以八智八忍不是佛学的一个名辞,是功夫啊!法智忍,忍住就过去了。

所以能修到止息,身体内部的变化就很大了,非常非常大。这个时候,全身上的气血流通,一切都知道了。修“安那般那”到这个阶段,旁边还有个妄念,这个妄念跟着你的气息,自然就会止了。跟着你这个气息下去,降伏了妄念,等于这个蜡烛亮光起来,冒的烟没有了。到这个境界,就要有个环境专修下去了。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209433
精华: 0
发帖: 1437
威望: 29 点
金钱: 685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9 点
在线时间: 2034(时)
注册时间: 2017-01-22
最后登录: 2023-08-22
沙发  发表于: 2019-09-16 21:29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所谓止息,关键是止心,不是呼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