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广献法师:从吃饭开始修行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075
威望: 1432 点
金钱: 2901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0944(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4-28
楼主  发表于: 2019-03-11 06:09

0 广献法师:从吃饭开始修行

广献法师|食存五观—从吃饭开始的修行
原创: 广献法师  金湖县大佛寺  昨天







我们寺院里面的教理是针对出家师父的,但是实际上对大众也起作用。

寺院里吃饭的地方是斋堂,同时也叫五观堂。

我们吃饭前,念供养咒的时候,维那师会呼“佛制比丘,食存五观”,为什么我们吃饭以前要有五观、要有观想呢?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反省,也是一种忏悔,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百丈禅师就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何为五观?






第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我们每一天吃饭以前要反省:我今天做了什么事?为家庭服务了什么?为社会做了什么?为寺院做了什么?



如果什么都没做,我们吃这个饭就应该要有惭愧心,不然这个业障很难消。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根据你做了多少的努力、多少的发心量力而行,吃东西的时候就量力而用。吃饭以前要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去反省自己,日复一日,这样子我们就不会懈怠。




第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忖己德行,就是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



原来自己喜欢骂人,现在还有没有喜欢骂;



原来看不惯别人,我现在有没有改变一点;



原来我容易生烦恼,容易抱怨,现在我有没有抱怨,有没有生烦恼。



吃饭以前,先考虑一下自己的道德行为,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改变。



如果学佛了,天天来拜佛、念经、做功德,自己的行为一点都没有改变,那这样的话,是一个伪三宝弟子。



所以我们吃饭前反省,每天检查自己,反省自己的道德行为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改变的话要生惭愧心,要忏悔。





第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我们的一切过错是怎么引起的呢?是贪、嗔、痴、慢、疑。我们每天都是为财、色、名、食、睡这五个字去追求,后面引起了我们的贪嗔痴慢疑。



我们的一切业力、一切过错,就在于我们的心,要灭贪嗔痴就要有慈悲心。



我们每天皈命“乘佛本愿”,佛菩萨的共同愿力是什么?佛菩萨的愿力就是以平等心去度众生,去帮助众生,不顾一切地去帮助众生。这个就是大慈大悲。



所以我们要乘佛本愿,要跟佛菩萨的愿力同步,才能解决我们的业障,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慈悲心就是付出,如果我们为我们的祖宗、父母、家庭、社会,为我们国家,乃至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去付出的时候,就是大慈大悲,就达到自利利他的作用。



师父早期讲开示的时候就是怕大家听不懂,会比较明了地问“你想不想发财啊?”个个都说想发财。



师父就告诉我们想发财简单,你为你自己做事的话,你只能发你自己的财,你为十方做事的话,你就发十方的财。这个也就是变相地告诉我们要发慈悲心,要懂得付出。



我们为国家做事、为国家着想,我们就发国家的财,为自己着想,就发自己的财。这个是跟我们的心量有关,你的心量大了,慈悲心就大了,你的贪嗔痴就在慢慢地减少。



所以,吃饭以前,我们再反省贪嗔痴有没有少一点,对自己身边的人有没有讨厌,有没有在心里面想去帮助他,虽然没那个能力帮助,但是看到了心里面有没有生怜悯之心,有没有想帮他的冲动。



这个就是对自己贪嗔痴的反省。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检查自己的慈悲心有没有起来、自己的贪嗔痴有没有少一点。



为什么我们要受戒啊?就是要约束。戒的功德是什么?就是防非止恶。我们受戒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是非,预防我们去做坏事。这个要从心里面去着想,消业障也是你的心境。

所以我们吃饭才会去考虑这个贪嗔痴有没有减少,慈悲心有没有起来。






第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经书里面谈得很多,“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根难具,信心难生,名师难遇,”这些我们都具备了。



这个身体啊来之不易,我们要靠这个身体去了道,去修行,对吧?没有身体我们怎么去修行,所以要靠这个身体去修行。



虽然经书也谈了很多,“四大无常”、“五蕴皆空”。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五蕴组合,是个假体,干嘛要执着?我们学佛,不执着,但是要运用。



这个身体,如果为了自己当下能了道、能离苦得乐的话,我可以不要它,如果我的身体能帮助别人,我可以不要它,这是菩萨精神。



但是我不能无缘无故地不爱护我的身体,这个是没责任心,人身难得嘛。所以呢,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饭就是像吃药一样的,我们生病了去找医生,医生开的药,不管它是什么药,只要医生开的药能医我的病,我就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吃。



那我们的生命,什么才能养活我们哪?粮食。我们一定要知道,吃饭、吃东西就好比吃药一样,填饱肚子养活我们的生命,不然就会饿死,所以不应贪着。



我看到《印光法师文钞》里面有一段话,有法师要去打绝食的佛七,七天不吃不喝,问印光法师行不行。



印光法师是否决的,他说现在你吃饱了都一大堆烦恼,你都受不了,你念佛都不在心上,你饿着肚子你还能做得到吗?肚子呱呱叫自己都挺不住了,心都在饿着的肚子上了,你能行吗?



所以,我们吃饭要观想就是为了养活这个身体,不是贪它的美味。




第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要靠这个身体去修道啊,要利用这个身体在这一生中了道,所以我才吃这个饭,不然的话,我可以不吃这个饭。



这就是食前五观,我们吃饭以前的心里面的反省,心里面的要求。你反省完了,那你去吃、你去做就不犯戒,不管你吃什么。

你陪你的父母的时候,“因为我要给我的父母离苦得乐,我要成全他给他开心,给他快乐,我要吃这个,我为了了道,我要实行我做为子女的孝顺。”

后面用你的行为去引导他,今天他不理解,慢慢的,他就会理解。这样一讲,可能好多人不理解,好像“广献法师提倡什么都可以吃?”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是在讲前提条件。

如果我们家庭里面,大家都在学佛的话,他吃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啊,是不是?我们的父母还没有学佛的话,我们要恒顺他们,要善巧方便地把他们引导过来。



如果我们的父母还没有信佛,你一下子按菩萨精神去要求他们,各方面规矩太多,他们不但不学,还会诽谤。诽谤你就是诽谤三宝,说学佛怎么样怎么样的,规矩太多了,学佛以后又怎么样子的。



他这样说这样做,不但断了他的慧命,他还骂了佛,出佛身血,犯了两个很重的罪。



如果这时候你善巧方便。“我恒顺我的父母,只要他开心,只要他快乐,我代他受苦,甚至下地狱都可以。只要我的父母快乐就可以,他能离苦得乐就可以。”这个才是菩萨精神。



所以呢,我们学佛要开智慧、要明理,要善巧方便地融合。学佛以后不是逃避啊,不是离开这个世间。



我们学佛以后不是为了找烦恼,我们是为了解脱,为了断烦恼。烦恼从哪里来?烦恼从家庭、社会、生活中来。



所以学佛有没有入门,就看你是否融入你的生活,你融入多少,就少多少烦恼,得多少幸福。



好多人都变成“我一学佛以后就烦恼很多,我家里面又怎么样怎么样”,一大堆的问题。



你没有把佛法融入到你的生活,没有融入到你的家庭,所以你才生这个烦恼,所以都想逃避,就想着,到庙里面就好了,庙里面清静,不用考虑那么多,那庙里面也在地球上,没离开地球啊。



所以我们不能都是一种逃避的心情。我们要这样,“我到庙里面去种福田,我去修福报,去巩固我所学的东西,以后要把学的东西用到我的生活里。”



这个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这才跟我们的愿力相应,才可以彻底地解决我们的烦恼,彻底地消除我们的业障,不然是消不了的。







好多同修来到这边以后各方面都改变了,一回去好像又不行了,就是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融入生活。



原来在家的话,看到自己的老公看电视就生烦恼,来大佛寺看不见了就不用生烦恼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的心态,学佛不是逃避。



出家师父,人天师表、大丈夫之所为,不是为了逃避才出家的,不是像电视、电影里那样子,都是感情出问题了,事业出问题了等等以后才出家的,那是电影的剧本,现实生活当中不是的。



我们学佛在家里也是一样,我们首先心里面要去面对所有的问题,着重在自己的心,不逃避,今天我妈煮这个菜了,这样的话我怎么办?没怎么办,对吧,你的心、你的愿力定了,中间就随缘了。



前面有个石头,你走路的时候,你不懂得拐到旁边去,一定要用脚去把它踢翻吗?结果踢不翻,自己的脚却断了。





学佛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什么不能变呢?自己要离苦得乐、要了生死、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能变。



要离苦得乐的话,我要帮助别人,要帮助我的家庭,要成全他们,这个不能变。这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最终的愿力,不能变。什么可以变呢?过程可以变,比如想吃饭但没有饭,那我就吃别的。



我们食前五观,是对我们有要求、有反省、有忏悔,但是不要因为自己的贪心:“那个馆子的那个菜特好吃,我们找个机会再去。”这个是贪心,贪心是造业的。如果人家为了应酬,“今天就来坐一下,我请你”,这个是应酬,这是随缘的,不然要断人家的慧命,到那边了,不想吃就少吃一点,这个不是贪心。



如果自己发了心,那个地方的动物很好吃,我们去搞一只来把它杀了,这是杀业;如果到那个地方,人家都搞好了,那你就随缘,这个叫做随缘不变。大家一定要记住,因为在生活当中,可能好多同修都容易碰到这样的问题。





修行就在于心,我们的戒、定、慧一定要具足。



戒定慧要具足怎么去做啊?我们要从闻、思、修来认证,我们不闻不思不修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他对与不对。



你怎么去明理?不闻你怎么去明理,不看经不读经不听法,你怎么能明理呢!所以要明理就从这里来,“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三皈依里面都在说。



希望大家在这边念佛要用心,每天,时时刻刻都要有愿力,要懂得反省、要懂得忏悔,然后一定要用一句佛号安住心中,就观察自己的心,心是在你吃饭上,还是在佛号上,看住心在哪里,要把心找回来,不给它跑,用佛号这根“绳子”把它锁住。要观察好,把心放在佛号上。



那我们大家都做得到了,每天的愿力都为十方冥阳两界离苦得乐,所有的同修都有一个共同的愿力,那这个力量就很大,然后,心都在佛号上,所有的同修都会得到好处,就会法喜充满。




江苏金湖大佛寺  

广献法师开示  

       二零一九年二月十五日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广献法师:从吃饭开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