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一〇一、要明白夫妇怨家、债主、偿债、本愿、真友因缘的道理
玄奘之路~南无阿弥佗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193505
精华: 0
发帖: 1149
威望: 874 点
金钱: 105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9 点
在线时间: 9199(时)
注册时间: 2015-06-18
最后登录: 2021-06-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1:51

0 一〇一、要明白夫妇怨家、债主、偿债、本愿、真友因缘的道理


一〇一、要明白夫妇怨家、债主、偿债、本愿、真友因缘的道理

《杂宝藏经》提及,“古昔有一对夫妇,男人建塔造庙,死后生天。他的妻子很想念他,就经常去扫丈夫生前造的塔庙。有一天,丈夫对妻子说:我是你丈夫,我因造庙的功德生天。看到你想我,我就下来看你,但是人身太臭,我不能接近你。你要是还想继续做我妻子,就加油供养佛僧扫塔寺,发愿望要来我这层天。妻子听了就去做,死后果然生到丈夫所在的天,继续做恩爱夫妇”。《分别功德论》提及,“古昔有一对夫妻,女人先死,死后做了天女。用天眼看丈夫天天扫塔,于是就对丈夫说你加油扫塔,以后升天还来做我丈夫。她的丈夫于是很努力,后来这个天女又来说:你修的福报超过我了,不能做我的丈夫了。这个丈夫听了,更加努力,最后成了罗汉”。
站在世间角度来看婚姻问题,毫无疑问是求到的,乃至是骗到的。但是从因果、因缘来说,能成为夫妻必须福业相当。也就是说你的妻子(或丈夫)的福报一定和你的福报(业力)是相当的,至少是差不多的,否则不可能成为夫妻(伴侣)。倘若你广积善行,那么原先命中注定的妻子(或丈夫)因为福报与你不相等,那么将来就不能再和你成为夫妻(或伴侣)。是故,无论何世何时与你结为夫妻的将会是福报与你差不多的人。除非是冤家来讨债之孽缘也。《大宝积经》、《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等经提及,“世尊在成佛前的九十一劫中,世世(出家时或个别因缘时除外)都与耶输陀罗为正法夫妻,而且耶输陀罗还促进世尊提前成佛”。《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也提及,“世尊在成佛前,耶输陀罗世世都与世尊是相互扶持的正法夫妻。而且在世尊成佛后,耶输陀罗也回忆起自己过去生生世世与世尊的善行因缘,故同意儿子罗睺罗随世尊出家修道”。故《妙法莲华经》提及,“耶输陀罗后来也被授记,未来在百千亿佛法之中行菩萨道,最终成具足千万光相佛”。 
《五苦章句经》提及,“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一曰怨家。二曰债主。三曰偿债。四曰本愿。五曰真友。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何谓本愿?先世发意。欲为家室,善心欢喜。厚相敬从。是谓本愿。何谓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后相经过。生则明法。精进志和。是谓真友”。故夫妇若是怨因缘的。其婚后肯定没有共同语言,争吵不休,争强好胜,各种争执,互相伤害,最后酿成家庭暴力,乃至发生危及生命的悲剧。若夫妇是债主因缘,其婚后,一方突然变得懈怠懒惰、或病伤缠身乃至不务正业,导致另一方在任劳任怨中承担家庭乃至家族的所有责任。若夫妇是偿债因缘,婚后不论婚姻是否幸福,总有一方会心甘情愿,不惜代价,不求回报地为另一方付出。哪怕在受到对方背  叛、伤害时,仍会任劳任怨地专心善待对方,照顾家庭。夫妇若是本愿、真友,无论婚后是否平安富贵,然心情都是愉快欢乐的。若夫妇二人都是依法修行大乘佛法的话,其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感情自然越来越恩爱。命终还能解脱轮回之苦,甚至可以随愿往生东方妙喜净土重续前缘,成为永久的夫妇。但是夫妇若是怨家、债主、偿债因缘,不管怎么过都不会幸福,能在身心疲惫中凑和过完一生就是大造化了。
尤其是怨家、债主因缘的,无论穷富,一生都会在煎熬、坎坷中  度过。甚至会以分手、离异、伤害、生死等悲剧终止婚姻。然最悲惨的是因各种原因(实为恶业之力)导致不能分离(解脱),还要在一起痛苦、烦恼、郁闷地度过一生。对于偿债因缘的夫妇来说,只要负债一方偿完另一方宿债就会得到解脱,乃至迈向幸福。可是对于那些怨家、债主、偿债孽缘的夫妇(包括因宿世或  今世杀生、堕胎或抛弃情人或善夫或贤妻,令其情人或善夫或贤妻郁闷而死乃至自杀而死者),恐怕唯有通过精进修行,方能以复合、和合或乃至分离等方式,解脱婚姻恶缘之报也。当然《四分律》提及:“若男女先已通,而后离别,还和合。”其意就是鼓励夫妻即使离异也可重归于好。不过《生经》也提及,“古昔有位女人嫁到一个制毒家庭,在身心遭受折磨之后,娘家人出面终止了婚姻”。
《大智度论》提及,“有一捕鱼师用痴情打动了一位宅心仁厚(其实智慧微浅)的王女。王女正要以身相许捕鱼师时,有位天  神观看捕鱼师(杀业深重,没有福报)根本不配娶王女为妻,于是就用神通把他们俩拆散了。临分手前王女还给捕鱼师甚多财宝,然捕鱼师(鱼魂报复无福消受)最终郁闷而终”。《法句经》提及,“有一位名叫拘达娜的美女刹那间爱上了一个将要被砍头的盗贼,花重金贿赂官员将盗贼救下。与盗贼结婚后,尽管拘达娜深爱着丈夫,随顺、关心丈夫,但遗憾的是,丈夫不但不感其救命之恩,反而觊觎拘达娜家中的财富,故夫妻过着同床异梦,形同虚设的日子。有一天,丈夫说服拘达娜把所有的首饰戴在身上,骗到山顶上欲杀拘达娜尔后携金潜逃。拘达娜最后彻底醒悟,知道丈夫(渣男)从认识自己那天起,一直以来都是在欺骗自己,婚后也是利用自己的善良谋取经济利益而已。其夫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若不将其夫除去,自己非死不可,于是灵机应对,趁机从背后将小偷推下山去。住在山顶的天神目睹整个过程后,鼓掌赞许拘达娜的作为,并感慨说在世间不只是男性拥有智慧,女性也能具足智慧,并且在今生今世就展现智慧(可见当贤善之妇受到丈夫欺骗、伤害之时,妇女可以选择保护自己,进而与渣夫分手也)”。 
《宝星陀罗尼经》提及,“在世间女人是弱者,即使于累劫行菩萨道的女人也远远不及男身之力,故说陀罗尼保护女人。令其不被恶男欺凌失去诸乐,进而令女人仗陀罗尼之力来世脱离女身转为男身修行”。《普曜经》提及:“淫泆败德令人愚痴。故曰贪淫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死。”《大爱道比丘尼经》提及:“女人多念色欲(包括爱情之欲)。淫劮之心态一起。天地悉动。鬼神百兽悉为恐惧。”《大智度论》提及,“女人不择贵贱,唯欲(爱)是从”。言外之意,女人在面对爱情、婚姻方面决择时虽然惊天地,泣鬼神,但是在恋爱时及决择婚姻等方面多是冲动、盲目、无慧的。如此就难免在恋爱时被男人所诱骗乃至毁掉一生也。尤其是《大智度论》提及:“菩萨在诸化身之中,其所化女身最弱也。”在末世化身的菩萨尚遭受天魔外道恶害重阻,何况是女身菩萨呢?如此,在五浊恶世恶时化为(投胎)女身前来护法的菩萨,在未识得大乘,开慧得智,辨别真伪之前,  恐怕早在恋爱期间就被天魔外道之徒子徒孙给迷惑、欺骗乃至祸害了。是故,《佛说大摩里支天菩萨经》提及,“摩里支天菩萨陀罗尼不但可以招感如意对象,促进夫妻和睦。同时,妻子(多指善贤之妇)若经常被丈夫所耽著(因色或物质利益常常骚扰、打扰、缠扰、死缠等不良扰乱),那么可用摩里支天菩萨陀罗尼之法令其丈夫对妻子生嫌弃、憎嫉之心而不耽著妻子(远离妻子)”。
《圣贺野纥哩缚大威怒王立成大神验供养念诵仪轨法品》提及,“若行者家中有人遇大恶病  (包括大阻碍),百怪竟起,被鬼神邪魔扰乱,同时又被家中之恶人(当然也包括其他恶人)横造口舌(造作毁谤自己以及正法与明师等恶业)并且以相谋害(设计陷害)。在中其圈套而不知之时,应该持马头明王根本咒除诸恶隐患(毕竟家中眷属不都是善缘所聚,是故,当遭遇怨家等恶缘眷属辱骂、诽谤、陷害、伤害、障碍时,可动用降伏法伏之也)”。是故,若婚姻由于种种原因已到感情破裂、不能相处乃至水火不容、你死我活、无可救药之地,站在大乘角度来说是可以分开的。《舍利弗阿毗昙论》是有提到:“男女喜欢欣赏异性的身体、形、相、服饰、欲、音声、璎珞(装饰品), 想与所爱的异性交合取乐,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对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说戏笑,或多或少的污染性。”故《贤愚经》提及,“有一沙弥,在近女人时,宁可选死,也不犯戒”。但是大乘佛法不会堕入死搬硬套、固守死律的戒律法门。
如《大宝积经》提及,“往劫,弥勒菩萨为无垢比丘时,有五位仙人为邻居。有一天因下大雨,无垢比丘允许一位贫女赤身前来避雨,后被五位仙人诽谤,五位仙人因诽谤无垢比丘而堕地狱”。众所周知,大乘佛法不仅仅只度出家人,还度在家人,如此,岂会反对在家男女追求婚姻幸福?如《杂阿含经》提及:“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别译阿含经》提到:“妻为最亲友,夫妻应该异体同心”。《大般涅槃经》提及:“在家之人,应该恭敬父母,尽心孝养。恒以善法,训导妻子。愍念僮仆,知其有无。近善知识,远离恶人。现世为人之所爱敬。将来所生。常在善处。”
《惟日杂难经》提及:“有妇不得佛道,教诫菩萨  们见妻子当如见冤家,意为莫随贪爱。但是又提到菩萨若具四种因缘,也可娶妻结婚(或成为伴侣)。一者,宿命同福享受前世共同创造的福报。二者,毕罪酬偿宿债。三者,应当共生男女,有共同生子女的业报。四者,黠人娶妇疾得道,有智慧者的婚姻是快速得道的助缘。”大乘、密乘还以爱情、婚姻为菩萨随顺众生而度化的重要方便。如《华严经》提到:“释迦瞿波女自述前生曾为居士女妙德,极其爱恋行菩萨道的威德主太子(释迦牟尼佛前身)。情愿为爱情受一切苦、舍弃一切,不求豪富及五欲乐,只愿与所爱者共同修行(包括护法)。
释迦瞿波女因此爱情,满足所愿,生多功德。偈云:虽以爱染心,供养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堕三恶趣。”《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还提及,“有一长者之女善无独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许,反而令她嫁给信奉外道的牛授童子,感化夫家多人令入正道”。《增一阿含经》也提及,“优婆夷须摩提嫁给了外道,后来这个外道皈依了佛道”。《大乘方便经》提到:“佛陀自言他宿世曾为树提梵志,出家修离欲梵行,然被一女子钟情,爱恋不舍,树提乃以悲愍心遂其所愿,与之成婚,经十二年,还复出家,命终上生梵天。佛言:我于尔时为彼女欲暂起悲心,即是超越十百千劫生死之苦。”
《慧上菩萨经》提及,“在过去无数劫,摩揭国陶师之女爱乐灯光梵志,若不遂愿则要自杀。梵志乃生慈心而遂其愿,与彼结婚,经三十年,因此功德,命终生梵天。”
《大宝积经》提及:“宿世有一女人因与众尊王菩萨有五百世恩爱姻缘,后来沦落为妓女时因宿缘又见众尊王菩萨。同时对众尊王菩萨心生爱著,系缚不舍,世尊允许众尊王菩萨与此女同住。在众尊王菩萨的教化下发菩提心,命终后成男子身。于将来世九十九劫,供养百千无量阿僧只诸佛,具足一切佛法,得成为佛,号无垢烦恼如来应供正遍知。”故《大宝积经》提及:“行方便菩萨,如是成就一切智心,虽在中宫婇女共相娱乐,不起魔事及诸留难,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菩萨即是能成如来根本。菩萨成就如是悲心,虽受五欲不犯重罪,离于诸罪及远一切堕恶道业。”
故《大般涅槃经》提及:“爱有凡夫的爱,又叫饿鬼爱,是充满  欲求、永无餍足的爱。还有一种叫法爱,法爱和敬爱相同,是清净、没有烦恼染污的、通往解脱的爱。它是完全的付出,没有丝毫的占有欲,又称之为大爱(法爱)。”但是,凡夫不是菩萨,在遭遇情欲因缘时,大多难以自拔,倍受折磨。如《楞严经》提及,“因摩登伽女与阿难累世共同修行,相敬如宾,互敬互重,故恩爱习气姻缘未断。因此当摩登伽女再次看到出家的阿难时,仍然一见钟情,情不自禁,朝思暮想,乃至到了不嫁阿难必死之境。是故,苦苦恳求母亲用咒术将阿难摄缚在家中。在紧要关头,阿难突然想到佛陀,于是便一心念佛(念释迦牟尼佛号)求救。在精舍讲《楞严经》的佛陀心知阿难危难,于是派遣文殊菩萨带着“楞严咒”到摩登伽女家去救阿难,摩登伽女母亲的魔咒立即失效。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就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阿难马上离开摩登伽女,随文殊菩萨回到佛陀身边。摩登伽女为了追逐阿难,痛心剃发进了僧团。后来在世尊的教化下,摩登伽女方才恍然大悟,情爱断除。贪嗔痴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心中顿然开悟,证了罗汉果。”试想,具备道基的摩登伽女见了已出家的阿难,就像疯子一样追求阿难,而阿难则像傻子一样无可奈何,毫无反击之力。若非世尊遣派文殊菩萨持咒救之,进而教化摩登伽女,一个爱情疯子与一个爱情傻子还不知道惹出什么乱子来呢。何况末世远远不及摩登伽女、阿难之道力,也没有世尊救拔因缘,更没有文殊菩萨、维摩诘菩萨、众尊王菩萨之慧力、道力的众生,在值遇累世恩爱姻缘(尤其是孽缘)之时,不迷恋、不痛苦、不乱心、不堕落才怪呢。若进而犯下三恶道的罪业就太不划算了。
故善男信女还是多持除三毒习气陀罗尼、乌苏吒陀罗尼最好,进而持除三毒习气陀罗尼、乌苏吒陀罗尼回向配偶更好也。虽然阿难因在宿世中以食物、财物数次供养正在修道的释迦牟尼佛而在  世尊成佛时,生在佛前在声闻果中得多闻总持不忘第一之报,然声闻果毕竟离罗汉果尚远,何况离菩萨、佛位之果呢?往昔,阿难在面对摩登伽女母亲咒术缚身之时,除了悔恨平时不用功修行,危难之时力不从心之外,在情爱面前毫无控制、自卫之力,足以说明一切。故声闻乃至罗汉之果,不值得佛弟子羡慕也。  《增一阿含经》提及:“在世间有得便有失,有失便有得。行者抛开诸欲专注修行,有得必有付出,不有苦安有乐也?”
《法句譬喻经》提及:“世间夫妻即使白头到老,终不免离别。纵有荣华富贵,仍不免忧戚烦恼,难得自在。是故唯有清净涅槃,方能永断生死,唯有不执世间灭除众恶,才能有永恒之快乐。” 
《法句譬喻经》提及:“世间一切富贵、贫贱等皆为无常,无有长存。故品德高尚之士,即使丧命也要保全德行,才是最珍贵的宝藏。”《佛本行集经》提及,“能以慈悲光明使众生安稳的人,才是拥有众生的人”。《别译杂阿含经》提及,“谨慎持守身口意做起,进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法句譬喻经》提及:“来自色身之淫欲、嗔恨、饥渴、惊恐是世间四大苦事。是故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的快乐。”《法句譬喻经》提及,“人间受苦,天道享乐,为善修福,作恶受殃。一切世间快乐属于有为、有漏福报,报尽还要堕落,令人烦忧。唯有寂灭无为之涅槃之乐,才是最究竟的快乐”。《杂譬喻经》提及,“所有烦恼的火焰被智慧法水浇灭,身心得大自在,方是无上富足的快乐”。
《增一阿含经》提及:“世间最毒之疮莫过忧恼,害人最深莫过于愚昧。若人心怀贪求之忧恼与残杀无辜之愚昧,犹如刀疮箭毒,是无法治愈的。即使力大无穷之勇士也无力拔除忧恼、愚昧二毒,唯有持戒净心,多闻聪慧,明悟正道才能治疗心中垢浊之病。唯有拔除心中的爱恨愚痴,贡高之根,制伏刚强,消灭贪欲,进而广积功德,广修智慧,才能得道安稳快乐。”
《法句譬喻经》提及:“一位良师能够帮助众生迈向康庄大道,解除烦恼疑惑。使众生寻回清净自性,受持佛法,进而听闻殊胜妙法。不但自己受益,自己的眷属朋友也能同沾法益。不仅今生受用,来世也有福报,多多薰修正法就能开慧利智。故奉行佛法,遵行不悖,才能得到最究竟的快乐。”
《净心戒观法》提及:“不执着贪恋官荣封赏,车马库藏,台观园林,美女音乐,上服佳食,游戏打猎,宴会倡伎,嫁娶宾席。恃怙逐势,三军列阵,先锋精锐,谋策将略,国毅伤杀,平殄除荡。快意适情,攻城破栅,收缚簿敛,刀笔豪侠。意志建立,俗  艺医方,工巧居积,摄敛奠祭。无量夺命,饮酒食肉,阙诤胜负,悲喜安危,吉凶祸福等众多世务,是名真修造出世之士也。”《宝藏论》开示:“大象隐于无形也。” 
笔者已除虚荣心,故在严谨、严肃、严格、严厉的基础上,现大忿怒相直指法要,直批魔道。故《劝发菩提心集》提及:“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人前直谏,为善知识。”《净心诫观法》提及:“圣贤都是密行内智,外示愚痴”。《父子相会经》提及,“虽无贪欲而现贪相,虽无嗔恚而示怒相,本无愚痴而现愚相,  幻变种种之身,调伏一切诸有情也”。《三论遊意义》提及,“末世众生与法缘浅薄,众生钝根,故破除邪见伸长正教,即是报佛之恩。”如果有人硬把笔者所现严谨、严肃、严格、严厉之忿怒相,视为恶相邪行的话,笔者不做任何解释。因为笔者与任何人无冤无仇,只是以法宣道而已,何必多费口舌去与人辩论呢?正如《佛说四十二章经》所示:“当有恶人,故意来辱骂、诽谤、捣乱乃至迫害之时,行者只要管住自己的身体,平息自己的心绪(情绪)就行,没有必要忿恨和责骂他们。恶人所行之恶必会返回自身也。”
《法苑珠林》提及:“人的嘴巴里好似有柄利斧,常常引来杀身之祸。应毁诋的反而称誉,应称誉反而毁谤,这都会使自身遭受祸殃,始终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无量寿经》所示:“先人  祖父,素不为善,不识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闭。死生之趣,善恶之道,自不能见,无有语者。吉凶祸福,竞各作之,无一怪也。”
故笔者退避三舍,隐居修行,消业除障也。

南无地藏王菩萨!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一〇一、要明白夫妇怨家、债主、偿债、本愿、真友因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