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九五、要明白执着形象不利度众生的道理
玄奘之路~南无阿弥佗佛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193505
精华: 0
发帖: 1149
威望: 874 点
金钱: 1052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9 点
在线时间: 9199(时)
注册时间: 2015-06-18
最后登录: 2021-06-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15:31

0 九五、要明白执着形象不利度众生的道理


九五、要明白执着形象不利度众生的道理 

《大毗婆沙论》提及,“有一阿罗汉名天军,他有神通,可以往来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听法及请法。因为这样的缘故,德光论师遂请天军阿罗汉帮忙,希望到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以解决目前的疑问。天军阿罗汉遂以神通接引德光论师到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可是德光论师看见弥勒菩萨身穿天衣、头戴天冠,  而且享有天福,不具有出家表相,所以不肯礼拜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知道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为德光论师说法开示以解决他心中的疑问。如是经过三进三返,到了第四次,德光论师还是想要觐见弥勒菩萨。天军阿罗汉认为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帮忙德光论师再次觐见弥勒菩萨。”可见,德光论师因执  着出家形象,以貌取人而导致失去向位居补位的弥勒菩萨学习的机会。
也由此可知,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可证之法,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然现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故《大宝积经》开示:“如果仅是剃除须发着染衣而被称为出家人,这样的出家人其实只是具有出家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而佛所认定的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萨。
因为他能够实证自心如来本来离一切相,了知自心如来本来具足一切法,了知自心如来具足三乘菩提的内涵,并以此正知见在三界中成熟一切有情。能够这样说法利乐有情的真实义菩萨,才是真正的出家的人。能够亲证三乘菩提而发起的解脱智慧和般若智慧,并以此智慧以及亲证自心如来离一切相的正知见来教化有情,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出家人。
如果没有亲证三乘菩提,也无法用三乘菩提的正知见来教化众生,这样的人虽然已经出家了,仅是具有出家的表相,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名为假名出家人。” 
《增一阿含经》提及,“若有比丘常念:我为豪门望族而来出家学道,其余比丘皆为卑贱之身而来出家,因而心生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极为精进持戒、如法如律,其余诸比丘皆不精进持戒,而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又或者,若有比丘常念:我修行有功,三昧成就,其余诸比丘未得三昧,心意错乱,不得禅定,并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

此外,若有比丘常念:我智慧第一,其余比丘皆无智慧。若以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即为‘恶知识法’。再者,若有比丘常念:我常得饮食、床褥、卧具、医药等供养,其余比丘皆不能得此供养。若此人因利养之物而生我慢、诋毁他人,此即‘恶知识法’。
所谓恶知识人,即是行此邪业之人。若有比丘常念:我出身豪门望族,其余比丘虽不是出自豪门,然彼此佛性并无不同,此即‘善知识法’。或者,善知识人不会因自己精进持戒,其余比丘不持戒行,就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亦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善知识法’。又或者,善知识人不会认为自己三昧成就,其余诸比丘未得三昧,修行无定,就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更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善知识法’。
此外,善知识人不因自己智慧成就,其余比丘无有智慧,而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亦不会因此心生贡高我慢,诋毁他人,即为‘善知识法’。再者,善知识人不会因自己常得饮食、床褥、卧具、医药等供养,其余比丘无此供养,而认为自己与他人的佛性有所差别,更不会因此贡高我慢、诋毁他人,此即名为‘善知识法’”
《百喻经》提及,“有些人认为出家剃除须发,穿上了袈裟,就不用从师学习修行之道,徒有出家众的形相,思考、言行却与趋向圣道无关。失去了因出家修行,可获得修习禅定、福慧等功德利益,乃至于无法成就沙门妙果。就像那个愚痴的儿子走了许多冤枉路,让自己精疲力竭,却空无所获一样。不求明师谘受道法,落实修行,只是外表像沙门,却无法得到出家沙门的利益与成就。” 
《净心诫观法》提及:“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屏风、毡被、好枕、细席箱匮盆瓫铜器盘碗。上好三衣、牙床坐褥房舍退屋、厨库碓磨脂面药酒杂鲑酱酢。异种口味王公贵重。多人顾识。生缘富贵数过亲旧。饷送吊问。申诉衙府。身为众首门徒强盛。讲说相难。好喜音乐。常居一寺评量僧事。迭相摈罚。借问旱潦丰俭盗贼水火毒兽之事。经过酒店市缠屠脍猎射之家。亲友妇女琴瑟诗赋围棋双陆。读外书典。高语大笑。嫌恨诤竟。饮酒食肉。绫罗衣服五色鲜明。勤剃须发。爪利如锋。畜八不净财宝富足。于此等事贪求爱着。积聚不离名真破戒。此等比丘名秃居士。名披袈裟贼人。名秃头猎师人。名三涂人。名无羞人。名一阐提人。名谤三宝人。名害一切檀越眼目人。名生死种子。名障圣道人”。

《增一阿含经》提及,“若有比丘相貌端正,来往出入、着衣持钵、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具足威仪,然而,却无法诵读佛法。对于初善、中善、竟善之理,不仅不能理解、依之实行,也没有勤于讽诵研读,这类修行人形好而声不好。或有比丘出入往来、行住坐卧、着衣持钵时,虽不具备威仪,却擅于演说佛法。他们精进于持戒,能温习所听闻的法,并且多所闻知各种法义。能够通达初善、中善、竟善的义理,具足修持清净梵行,同时善于受持、讽诵诸法。此种修行人,声好而形丑。还有一种比丘,违犯禁戒、不思精进、不多闻佛法,即便闻法也很快忘失。虽然知道应该具足清净梵行,却不肯依法修行,这种修行人声丑,形也丑。或有比丘威仪端正,出入往来、着衣持钵之时,不会左顾右盼。他们精进修行善法、具足戒行,对于微小的过错尚且心怀恐惧,更何况是大过失呢?同时广学多闻、忆持不忘,对于经典所说的初善、中善、竟善,诸所有法,能依之修行,也勤于讽诵研读,这类修行人声好,形亦好。所以,应当向声好、形也好的修行人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出曜经》提及:“出了家的修行人,若只是外形别于世人,内心依然放逸无度,不阅经藏承受圣教、不念禅定、不思戒律,那么出家也只是虚劳其功,不仅今生无法成道证果,来世依旧要承受果报。”《法句譬喻经》提及,“所谓出家沙门,并非必须是剃除须发的人,如果虽然剃除须发,但只会打妄语,贪婪无厌,欲望炽盛,就如同凡夫。能够防非止恶,以广大的愿心弘法修行,息灭内心的妄想、执着,则可称为真正的沙门。真正修道的比丘,并非指按时托钵乞食者,如果做出违背正道的行为,追求名闻利养,只是徒有比丘之名罢了。能够断除恶念、恶行,努力勤修清净梵行,智慧增长,即能破除痴闇,这才称为真比丘。” 

《杂宝藏经》提及:“出家人以道业为重,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修行,而不是虚华不实的外相。”《增一阿含经》云及:“所谓‘长老’者,未必外现剃除须发的表相,年龄的增长也不能当作德行的保证,如果心中没有智慧,仍会出现愚痴的行为。能明白佛法的真理,于日常中不染秽身口意三业,以慈悲喜舍之心应接万物,方堪称为‘长老’。
故‘长老’未必是先剃度出家者,若有年少者,六根清净无烦恼,修善守戒,此则真正不负‘长老’之名。”故笔者从不鄙  视、轻贱弱势之众(对于心性不良之众选择敬而远之)。

如《别译杂阿含经》提及,“往昔世尊初成佛时,因为过于年轻,很多人不相信世尊已经证道,世尊说到:王子虽小,然总有一天会登上王位,掌握生杀大权。故若欲未来保命不可轻视弱小王子。龙子虽小,然总有一天会兴云降雨,神通广大,若欲未来免灾,就不要轻视龙子。火苗虽小,但是星星之火,一旦燃起,可以毁灭一切。故欲避隐患,不可轻视火种。年轻有道之人虽然弱小,但是不可对其辱骂、毁谤,否则未来必当受恶报,殃及儿孙也”。
《佛说善恭敬经》提及:“若有人不恭敬师、骂辱师,命终堕入地狱受苦。地狱业毕转入畜生道,之后虽生人间常生边地。生边  地已舍于一切功德之事。具足恶法离众善法。虽得人身皮不似人。不能具足人之形色。不似父母。父母憎恶。得人身已常被轻贱诽谤陵辱。离佛世尊恒无智慧。命终之后又速坠堕地狱之中,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提及,“若破坏佛法,命终堕三恶道相继受报,得人身之时生盲人家。生旃陀罗家。生除厕担死人种种下贱家。生若无眼。若一眼若瞎眼。无舌无耳无手。所生之处。无佛无法无佛弟子处生。”是故,执着形象,没有证慧,不通佛经,一门深入的出家人或在家人,不是愚昧无知,就天魔外道之化身也。


南无地藏王菩萨!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九五、要明白执着形象不利度众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