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首愚法师:学佛能否进步的关键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6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5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2-12
楼主  发表于: 2018-05-08 12:56

0 首愚法师:学佛能否进步的关键

文/释从智(首愚法师)
原文标题《忏悔与发愿》
 
     学佛,什么东西最重要?能否进步的关键又在哪里?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应该都不会相同。
  学佛能不能得到受用?能不能进步?关键不在于标榜的是参禅、学密或修净土,这些都是表面的,不论大乘、小乘,学佛若要真正的受用,我想关键不出两点,一为忏悔,一为发愿。
  忏悔真正的精神
  学佛是否能得到心安,关键在于忏悔上。什么是忏悔呢?提到这两个字,一般人可能容易把它想象成宗教仪式。譬如自己做错事,就跪在佛堂,向佛菩萨忏悔。当然,能这样也不错了,问题是有佛堂的地方懂得忏悔,没有佛堂的地方怎么忏悔呢?再者,跪在佛堂里是否真的在忏悔呢?在此先要把握到忏悔的真正精神所在。
  真正的忏悔是没有时间性,也没有空间性的,譬如回到家与在佛堂修行打坐没有两样,甚至在任何地方皆应与置身佛堂无异;没有供佛的地方照样可以忏悔,亦即应该超越时、空、人、物等对象。若是去除这些对象,又该如何忏悔呢?——应该随时随处自我反省。
  但严格而言,“反省”二字较为狭隘,尚不足以代表忏悔。六祖慧能大师曾对“忏悔”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说:“忏者,忏其前愆”;“悔者,悔其后过”。
  六祖对忏悔的诠释
  “忏者,忏其前愆”,自己有过错或思想不对、行为不对,都属于前愆,举凡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任何时空、任何境遇里,所有起心动念皆是反省的对象,一个念头不对,就要忏悔了,也就是要能把自己的问题、症结找出来。《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念头而言,反省的是前面的过错,甚至现在讲的已成过去,当下念头不对,当下也已过去,这些念头一有偏差,要马上检查出来。
  “悔者,悔其后过”,亦即不二过之意;过去已过去,不再执着,未来还没来,不再造作,当下清净自在,了无挂碍。且举禅宗做功夫的三个阶段来说明:
  一、截断众流——把妄想之流切断。我们凡夫处事,无论好坏皆由妄念所起,既然一切的行为都在念头之中,则念头能切得断,一切好坏就能达到“止”的功夫了,而“截断众流”本来就是“止”的修养。
  二、涵盖乾坤——一切好坏都能包容,都能化掉。
  三、随波逐浪——能在世俗或任何环境里,和光同尘而不被一切境象所染污,身心清清净净。
  如何截断众流
  提到“截断众流”,又如何做到把众流切断呢?初步要分清是非善恶,如果连是非善恶都搞不清楚,不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自己作不了主,那是无法切得断的,当然也谈不上“涵盖乾坤”,而第三阶段的“随波逐流”更甭说了。因为若无法转化烦恼,包容一切,便只有随烦恼波去了。故禅宗的三个功夫可说相当实在。
  综上可知,所谓忏悔,必须从自己身心双方面找出问题的所在。一个人能真正做到忏悔,才能真正得到清净。若找不到烦恼“结”的所在,怎么有可能把它打开来呢?而又如何解脱得了呢?一般世俗凡夫总是把过错往外推到别人的身上,一切问题不晓得往自己的身心上来找,找不出烦恼的根源,心不安未有了期。
  愿力为何发不起来
  再说懂得忏悔,要能清净,还必须配合发大愿。事实上,愿力发不起来,修行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大受用,这表示对佛法认识不够,还找不到忏悔的根源。这句话说怎么说呢?根据许多办孤儿院的人说,他们观察孤儿,发现这些孤儿长大以后往往有两种倾向:一种会将自己的成就回馈社会,比一般人更具有同情心,因为他们曾经遭遇苦难,更能升起慈悲心,发挥爱心去帮助别人;另一种则表现特别偏激、愤世嫉俗、内心充满仇恨,没有丝毫感恩之心,认为社会对他们太不公平了,他今天的成就是怎样吃足苦头得来的,凭什么要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何以当年别人不帮助他?这个症结即在于他检查不出自己苦恼、苦难的根源,没有生起足够反省的智慧。同样的道理,一个人慈悲心发不出来,就是对佛法了解不够,欠缺自我反省的能力,对于做人基本的认识理路不清。
  要知道不管内境、外境、生理、心理、世法、人事……一切烦恼的根源皆在我们的心意识里,与自己的三世因果息息相关;要解除烦恼,就要发慈悲心、发大愿心,突破自我狭窄的困囿,与宇宙万物、一切有情一体无二,如此才有解脱证道之份。否则时时刻刻窝在自己的身病、心病上,井中观天,自怜自爱,怨天尤人,无法广结善缘,见大世面,开大智慧,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
  四弘誓愿与忏悔偈
  讲到忏悔与发愿,其中的道理实在太深奥了。没有忏悔、发愿,佛门等于没有一个门路可循。在《准提法施食仪轨》里,其中须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最后更有忏悔偈,句句都是那么深刻:
  “往昔所造诸恶业”,我们现在的种种不如意,都是过去所造种种恶业的果报,这是反省过去的开始,是最基本的忏悔。
  “皆由无始贪嗔痴”,恶业之因非自外来,而是源于本身的贪嗔痴慢疑,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成就一个心,忏悔就是要忏悔自己的心念,发愿也是要发自己的心愿。一般讲“发心”其理即在此,所以一切问题皆在此心,心找不到,反省不到,道业就无从长养,愿力也就发不出来了。
  “从身语意之所生”,这是外相,身、口、意等六根正是造业的工厂,造善业的是它,造恶业的也是它,而烦恼的源头就是自己心中的贪嗔痴慢疑,这就是凡夫的苦因。
  “一切我今皆忏悔”,忏悔要从身心上面来反省、检讨起,一切粗的细的都不放过,绝不潦草。因为有这么多问题,所以更要发愿,希望自己能离苦得乐,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所在。发愿就要从此处为起点,从解决自己的痛苦而发愿,从为慈悲一切众生而发愿,所谓“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多为别人着想,这才是愿力的根源所在。
  南师的对联
  记得七、八年前的春节,南师还在台北时,曾经作了一副对联:
『月到上方诸品净
       心持半偈万缘空』
  “月到上方诸品净”——月光代表智慧,如《华严经》中的偈颂:“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日月处虚空而不住空,照耀大地,不分好坏善恶,一律平等待之;我们用心也要这样,一切外境是非,不染一尘,对于别人的批评、毁誉不予理会计较,只要自己时时保住长养这如日月光明的心光,平等布施照耀对方,以此智慧之光随缘善巧处理。
  这也等于修准提法经常观想心月轮,检查心中之月是否明亮?心地是否光明磊落?一有是非善恶纠葛不清,马上返照,心地光明一亮,一切问题自当迎刃而解。所谓“反求诸己”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寄望别人对你好,别人对我们怎样都在其次,我们对自己怎么样才是严重的事。
  佛说“一切唯心造”,学佛就要这智慧光明来检查我的心念,破除妄想烦恼的乌云,培育我们的菩提幼苗,这样“时时勤拂拭”,辛勤耕耘,没有不开花结果的。
  “心持半偈万缘空”——《金刚经》告诉我们,若人以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供养布施,不及有人持颂一四句偈功德来得大。能体会一偈或半偈而与法相应,入法性海乃至起大机大用,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譬如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道理懂了,身心当下就会清净。真正心一清净,即入诸佛宝地,凡间宝贝何物能比?
  “月到上方诸品净,心持半偈万缘空”,这两句偈可以说是文字般若,是境界般若,亦是实相般若,三者具足无缺。大家随时如此用心,则此身此心必能达到真正的清净。因地真,果地圆,即是正因正果。
——首愚法师《般舟禅关日记》附录二

原书文字勘误说明:
1,章节:如何截断众流,
P238,一切题 改为 一切“问”题
2,章节:四弘誓愿与忏悔偈
P241,造业的工 改为 造业的工“厂”
3,章节:南师的对联
P243,功德来大 改为 功德来“得”大
君若愿披蓑衣着草鞋  则愿与君同行微信a2638388891
级别: 嘉宾
UID: 96966
精华: 3
发帖: 5866
威望: 1259 点
金钱: 13080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32 点
在线时间: 96988(时)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4-04-29
沙发  发表于: 2018-05-09 10:08

阿弥陀佛!     
江山秀美催人醉
披星戴月几多回
人生在勤,以德服人。
级别: 中级版主

UID: 203879
精华: 0
发帖: 2006
威望: 246 点
金钱: 28059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164 点
在线时间: 127381(时)
注册时间: 2016-02-18
最后登录: 2024-04-28
板凳  发表于: 2018-05-11 07:58

功德无量
窥天地之细节,佑身心之长远。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首愚法师:学佛能否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