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向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社会的责任
级别: 白金会员
UID: 220184
精华: 0
发帖: 211
威望: 175 点
金钱: 1886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 点
在线时间: 1252(时)
注册时间: 2018-03-10
最后登录: 2018-05-13
楼主  发表于: 2018-03-17 00:35

0 向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社会的责任

海涛法师 :向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社会的责任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补处菩萨,将会在未来接替阿弥陀佛,功德非常殊胜。而在中国,信仰、敬奉观世音菩萨的信众尤其多,一些观音感应故事传播久远、影响广泛,更证明了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的大悲愿力深植人心之处。 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形象深入人心,因此大众对他常会有许多解灾厄、保平安的世间愿求;但其实,信仰观世音菩萨的最大意义,还是学习、奉行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若能视众生如己,凡见众生遭受痛苦,都尽力给予关怀与帮助,并在生活中力行各种自利利他的善业,这便是菩萨道的修行。 帮助众生有很多方法,除了经济上的扶持,也可以在心灵上给予帮助!身为一个佛教徒,若能努力传播宏扬正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即可说是菩萨慈悲精神的发扬、对众生最究竟的帮助。 菩萨是爱护众生的,我们除了学习菩萨的圣德,更应从自身自护、护他做起。帮助其他的众生是对诸佛、菩萨最好的供养,因为这样的慈悲善行圆满了诸佛、菩萨的愿望。 将理念行动起来──慈悲精神的发扬 生命的真相,佛法的真谛,光是阅读文字只能获得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唯有实际修行、真正去影响他人、帮助他人,才能真切感受到佛法对人、对社会的影响及关怀层面。 我们学佛、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正是为了要由了解世间而产生慈悲,并且找出方法来帮助世间众生,藉由这样的过程,生命的价值和亮度也因此能更加体现了。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可以实行呢?生命志业体一向不遗余力地举办、推广此类行动,例如:为世界所有苦难众生点灯、施食、火供、烟供,以及绕塔、浴佛、放生、念诵佛曲等等,就是为了要帮助众生、利益众生,而这样的行动越是集结众人的心力,能发挥的作用也越大!因此如果有此类善缘聚集的法会、活动举办时,都非常欢迎大众一同来踊跃参与。而平时在家,也可以在家进行念佛、诵经、拜忏等修行,并将功德给回向所有众生。 佛教慈悲喜舍之精神,不只是宗教弘法与福利救济而已,也包括了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维持社会正义等等。在成就众生中成就自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只有在众生得到解脱后,菩萨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这是佛教自利利他、自觉觉人的根本精神。 努力以种种方便弘扬佛法,使世人广泛了知佛法的智慧,进而能离苦得乐,这是当前佛教对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身为一个佛弟子,无论是出家或在家,在这溷乱的五浊恶世里,都肩负着净化社会大众心灵的伟大使命!若能将佛教的正法、慈悲的精神融入、发挥于自己日常的生活中,不但自己无时无刻都是修行,也能持续对周遭环境带来潜移默化的正面力量。 佛教徒的责任——慈悲社会的营造 当今社会已成M型化的经济社会,一方面是有钱的富豪变多,但挣扎于贫困边缘的人仍是不减,甚至有许多生活仅在温饱边缘的「新贫阶级」诞生……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繁荣,科技越来越进步,反应人心的「幸福指数」却常常未能同样地进展。 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特别需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敏锐体察到众生的痛苦,积极去关怀、利益众生。佛教徒应积极投身到有益于民众的各种慈善事业中,利乐有情、造福社会,真正起到扶危济贫、赈灾救难的作用以期达到与社会和谐共处,人群共用安乐的理想。我们不要在极大灾难时发生时才想到要萌生慈悲、慨然解囊,平时就可以多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有时更能发挥雪中送炭的效果。 除了慈善事业,一个慈悲的佛教徒对社会所可以尽的责任也还有很多!现代社会还有着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关心的环境保护议题、动物保护议题、道德重整议题等等,都是值得投注心力、让世界变得更好、众生变得更幸福的方向。我们要时常观想:一切众生的苦难都是我的责任,要为众生发菩提心,永远不离开三宝,以我所修诸功德,为利有情愿成佛。 我一再强调,修行是分内事,而时时心怀慈悲,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更是身为佛弟子的社会责任。唯有慈悲才能解救灾难;也唯有慈悲,才能改变命运!一颗慈悲的心,即是一颗关怀众生、相互尊重的心,能够广结善缘、利他利己。慈悲使人的生命更有意义,也能为世间带来正面的能量,造福无量众生! 我们应用尽各种方法,主动积极创造机会,让众生有修学佛法的因缘;此外,我们还要更积极地走入社会,累积各项功德行、菩萨行,并将利益回向法界众生──期待佛弟子皆能以「不为一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而自勉,为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的职责而努力!
看山成形,看水得趣。
级别: 天王会员
UID: 219644
精华: 0
发帖: 729
威望: 65 点
金钱: 400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4 点
在线时间: 3293(时)
注册时间: 2018-02-25
最后登录: 2019-04-17
沙发  发表于: 2018-03-17 09:55

我讲一个故事:
某一天我出门吃饭。旁边一位陌生的长者,买了一碟菜,非要送给我。还问我,要不要再加菜,把我吓了一跳。后来跟他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是一个佛教徒。
他说他在这边看了很多人,只有我是这样的。
我问他,你觉得我是哪样的?
他说,像一位僧人。
我告诉他,我不是。
他不信,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打扮。
那几天,我嫌头发难打理,正好剪了个寸头。至于衣服,看起来像僧众的衣物,但那只是一件睡衣。
我告诉他缘由。
他还是不太信,仍然问为什么。都是年轻人,为什么只有你穿成这样,而别人不是。
他发现菜放到我面前,但我没有接受他的菜,还告诉我说:这些都是素菜,用的是植物油。不是荤菜。
在某些宗教里,这大概是狂信徒。
把一位不认识的人当作僧众来供养,还一定要别人接受……我觉得他已经走火入魔了。偏偏他自己还没有察觉。
我有些不忍心。
但在这里遇见他,也是缘份。
他没找上别人,偏偏找上我,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告诉他:我不是僧人,也不信佛。但我还是看过佛经的。经书虽然很多,有些还很深奥,我只看到两个字:自在。
我的意思就是: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这种行为是不自在的。譬如身处火宅,你身上着了火,也会蔓延到别处去。他找我,他斋僧念佛,他一切都是有目的。最后求的是功德,福报。后果也出现了。我不是他要找的那个人。他把一个不认识,甚至有可能不信佛的人,当成了僧众。这种发心不够清净,这种供养是不如法的。假使一个心怀歹心的人冒充僧众,是不是很容易上当受骗?
功德,福报只是果,而不是因。我送给他“自在”二字,是要他处于一种“自在”的心境中,不假外求,于心内福田,自种菩提,不然,一门心思扑在多读经书,多多供养,跟人辩解佛经的路上,那跟开公司经商有什么不同?做得越多,离佛法的本义就越远。
他后面还想邀请我去他家。
我没有答应他。拒绝他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也是凡人,非僧,非佛。可能他想要请一位善知识,可我并不是。既然我不是他要找的那个人,那么,这种邀请就是不如法的。
[ 此帖被via430681在2018-03-17 11:03重新编辑 ]
看山成形,看水得趣。
级别: 天王会员
UID: 219644
精华: 0
发帖: 729
威望: 65 点
金钱: 400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14 点
在线时间: 3293(时)
注册时间: 2018-02-25
最后登录: 2019-04-17
板凳  发表于: 2018-03-17 10:42

再讲几个我认为比较殊胜,是清净如法的小故事。

一是我十一二岁的时候,看到书上说,松赞干布额头上有一个观音菩萨(百度上是说,他的头顶上有一尊阿弥陀佛像),也想要那样,就用硬币在额头上按,想让额头上也有一个佛像。

二是中学的时候,去本地的一个寺庙。听说他在本地的宗教协会担任协会主度。因此我一心想见见方丈,见识一下能够当宗教协会主席的到底有多厉害,修行到底有多深厚。后来在不远处看了一眼,没有说话。回家以后,我爸问我,你觉得他怎么样。我说:这是一个很有修行的人。

三是在路上遇到的一个太婆。当时我俩都在公交上。她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她。我当时有些不舒服,她给我施药,并持诵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我认为这就是菩萨行。

佛不言语,护法随身。身居善地,处处菩提。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向观世音菩萨学习--慈悲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