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中国宗教调查报告
山野老朽
级别: 高级版主

UID: 47418
精华: 1
发帖: 1704
威望: 485 点
金钱: 21840 RMB
贡献值: 1 点
好评度: 202 点
在线时间: 13318(时)
注册时间: 2010-09-13
最后登录: 2024-05-13
楼主  发表于: 2015-07-07 22:58

0 中国宗教调查报告

管理提醒: 本帖被 山野老朽 执行加亮操作(2015-07-07)
2015年7月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宗教调查报告(2015)》。凤凰佛教小编在这份专业调查报告中发现:中国寺院仅有6%收门票,“有钱”的中国和尚人均月收入仅为397元,41%无养老保险。
据悉,该调查历时两年,访问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243个县、市、区的4383家宗教活动场,该报告不仅推翻了“和尚有钱”,还指出中国宗教信众已走出“老人时代”,信众年龄总体降低,而许多宗教界人士对传统的“政教分离”观点持审慎态度。另外,调查表明,基督教在中国发展迅速,半数以上基督教堂修建于1977年后,为五大教中唯一。


当代中国宗教场所多为重建90%批准于1982年后
——从宗教活动场所的变迁看,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并非历史的自然延续,毋宁说是重建。今天的宗教活动场所,90%都是1982年以后批准的。就各种社会元素而言,文革结束后,如果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是在旧的基础上拨乱反正,那么对于宗教而言,则基本上可以说是在一片空白上重新开始。今天,无论当我们赞美中国宗教的快速健康发展,还是议论中国宗教的缺陷与不足,都要对近乎零起点这一历史背景有充分的考量。
统战部门访问宗教场所频率:每年1.8次
——就国家与宗教的关系而言,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次调查所揭示的事实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宗教已经基本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从国家的引导方面说,各级宗教局、统战部等国家机关都以主动的态势访问宗教场所,推动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权利实现,并帮助宗教场所解决实际困难。调查显示,宗教局访问宗教场所的频率是每年3.8次,统战部是1.8次,宗教场所回访的次数则分别是3.5次和1.3次。从宗教的适应方面讲,90%的场所建立了以民主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现代管理制度;30%以上的宗教场所有教职人员在人大、政协、青联等国家机构参政议政,以宗教人士的身份实践着公民的政治权利;60%的宗教场所负责人认为宗教政策松紧适度,40%以上的宗教场所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中国政教关系:对“政教分离”态度审慎
——在宗教与国家的关系上,中国宗教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调查发现,中国宗教愿意接受国家的指导,保持与政府、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传统的“政教分离”原则,宗教场所负责人保持了审慎的态度。在有关政教关系的多个判断中,只有“政教分离”原则被半数以上的负责人反对;而对于用司法途径管理宗教、国家出钱修建宗教场所、国家给教职人员发生活补助、国家出钱办宗教慈善、宗教纳入国民教育、增加宗教人士的大政协比例等问题,宗教场所负责人总体上持支持态度。中国宗教与国家之间更多地呈现出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关系。
中国宗教信众改变“老人多”局面
——中国宗教信仰者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老人多“已经不是事实,半数以上宗教信仰者年龄已经在60岁以下。不过,文化程度低依然是宗教信仰者的一个特征,43%的宗教信仰者学历是小学文化及以下,只有不到5%是大学及以上。
11%宗教教职人员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宗教教职人员在年龄与教育程度等方面,则有崭新的呈现。大多数教职人员的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11%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接受调查的4382名宗教场所负责人中,平均年龄为55岁,女性为2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为15%。可以说,1980年代以来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的宗教教职人员已经实现了代际转换,这为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僧人月均收入397元无保险比例高
——与许多人想象的“和尚都很有钱”大相径庭的是,当代宗教教职人员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团体,其经济收入远低于当地民众的平均水平。五大教教职人员的月平均收入为506元,大众印象中很有钱的佛教,其教职人员的月收入则为397元,属于苦行僧的类型。另外,还有41%的宗教场所完全没有为教职人员购买养老保险,26%的场所完全没有购买医疗保险。
仅有6%中国寺院的收取门票道教有7%
通常为大众和媒体诟病的门票问题,调查发现舆论与事实有巨大的差距。全国五大教只有2.5%的宗教活动场所收取门票。舆论反响强烈的佛教,只有6%的场所收取门票,略低于道教的7%。其他的宗教则基本不收取门票。中国宗教场所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性。56%的场所具有组织机构代码证,47%的场所有自己的银行账户。有10% 的场所使用网络传教,10%的场所活动时使用多媒体投影。
中国基督教堂一半以上修于1977年后五大教中唯一
——多项指标表明,在五大宗教中,基督教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环境适应得最好的宗教,这可能是基督教近30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宗教场所的建筑时间看,一半以上的基督教堂是1977年以后修建的,这在五大教中是唯一的,最鲜明地体现了基督教的快速发展。就建筑风格而言,82%的基督教堂都是中式建筑,远高于天主教的51%和伊斯兰教的40%。基督教堂还是过去5年内建立新活动点最多的宗教(12%),是拥有信徒小组比例最高的宗教(52%),也是使用投影仪最多的宗教(40%)。令人吃惊的是,1977年之后,居然还有8%的基督教堂曾经被关闭过,这一数据远超过五大教平均值3.8%。这似乎印证了宗教社会学一个原理:适度的外部压力对于宗教的成长起积极作用。
公益慈善佛教贡献最多佛教总体保持清修传统
佛教依然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传统宗教。佛教是五大教中在公益慈善方面贡献最多的宗教,平均每间佛寺每年的慈善支持为4.1万元,远高于平均数1.8万元。佛教也是使用互联网传教的比例最高的宗教(14%)。佛寺门票等经济问题经常成为舆论热点,但真实情况与此有很大差距,今天的中国佛教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出家人宗教的清修传统。
道教国际交流最多天主教教职人员文化程度最高

道教是中国最为本土的宗教,实际上却是具有很强国际性的宗教。有11%的道观开展了国际交流,在五大教中独占鳌头。这似乎表明今天的道教颇有几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意味。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人民越来越重视道教的价值,并很喜欢到中国一探究竟。另外,9%的道观在民政部门登记了社会服务机构,在五大教中比例最高。闪烁着利玛窦科技传教的流风余韵,天主教教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在五大教中最高。43%的教务负责人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远远超过五大教的平均数18%。
伊斯兰教制度建设最完备
伊斯兰教则是五大教中制度建设最为完备的宗教,95%的清真寺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
——从中国宗教的发展看,五大教已经基本实现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的适应,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积极建设性力量。中国宗教未来的一个重点,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在大众的道德、心理与人文教育上,对中国现代化做出独特的贡献。
宗教界最希望增加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数量
——从中国宗教的现状出发,宗教界最希望的,是增加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的数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众宗教需求。在有关宗教政策调整的内容中,排在前三项的是:新建场所的审批(50%)、宗教场所登记(32%)和教职人员的认定(23%)。
该调查历时两年半访问4383家宗教活动场所
中国宗教调查(China Religion Survey,CRS)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联合设计实施,以宗教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项目,旨在记录并解释中国宗教的现状与变迁,全面收集中国宗教不同层次的基础数据,综合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宗教发展状况,为学术研究、宗教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介绍,中国宗教调查从2012年启动,开始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题进行调查。从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历时两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243个县、市、区的4383家宗教活动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各县、市、区的宗教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并在在抽样设计时将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各大宗教高度发展地区作为独立的子抽样层,分别进行抽样和问卷调查。

据魏教授介绍,中国宗教调查(CRS)第一期对宗教活动场所的调查由中国人民大学领衔,联合全国各省市28所大学与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实施,是我国在宗教实证研究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协作研究。日后将在第一期对的调查基础上,以5年为一期,进一步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延伸,为中国宗教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动态、稳定、且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金钱:+150(寻寻觅觅1)
  • 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
    君若愿披蓑衣着草鞋  则愿与君同行微信a2638388891
    级别: 嘉宾
    UID: 96966
    精华: 3
    发帖: 5925
    威望: 1261 点
    金钱: 131811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32 点
    在线时间: 99302(时)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4-06-10
    沙发  发表于: 2015-09-24 15:55

        
    江山秀美催人醉
    披星戴月几多回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中国宗教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