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南怀瑾: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级别: 护坛版主

UID: 76140
精华: 0
发帖: 3077
威望: 1561 点
金钱: 30016 RMB
贡献值: 11 点
好评度: 503 点
在线时间: 3585(时)
注册时间: 2011-12-15
最后登录: 2024-05-1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10:47

0 南怀瑾: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有的青年一来就学佛,我看了头都大了,你连人都没有作好,还成佛?人怎么作都不知道!所以我常劝人,你先学作人再来,不是要推辞你,这是根本。如果连人都不会作就可以成佛的话,这种佛也不用学了。
 
当年我陪同禅宗老师,去四川万县看他的老师能缘和尚,这位太老师是近代禅宗的四大老之一,与虚云和尚齐名。我想象中的得道高僧一定住在山中,环境清雅。哪晓得到了一看,太老师住在闹市当中的钟鼓楼上,外头是市场。他也没有如我想象的在打坐,而是在抽着长烟筒。我们师徒就向他磕头,太老师很客气,他赶快起身:“唉,好了,好了,起来,坐,坐。”然后他问我是谁,我师父向他介绍我是他的徒孙。他说:“噢,好啊,年轻人还学这个。”就起身去炭炉烧开水要泡茶。我师父忙劝他歇手,让给小辈来做吧。他执意不肯,亲自烧水泡茶端给我们,我们当然马上站起来,连说不敢不敢。他就告诉我们:“我已经不是大庙的方丈了,今天你们来我这小地方就是客人,世法的礼不可废。这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太老师引用的禅宗的名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第一句是说道体真空,得了道的无言境界,这个时候万缘皆空,万念放下。第二句是说起用,起用就是有,放下就空,提起就是有嘛!成了佛也是要说法、要作人的,作人做事有万行门,其中一点马虎不得的。
 
*****
 
大家喜欢讲禅,什么青蛙跳水扑通一声,荷花开了,真是发疯了。什么是禅?禅宗祖师们说过:“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你修得到吗?“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就是把生生世世的业力习气烦恼一概丢尽,实际理地是实相般若,不受一尘。一起心动念就是行,修行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就是万善庄严。
 
所以我常常看到同学们的行为动辄为己,自私心重,不发心,成了杨朱的徒弟,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如果这样能够成就,那我的佛法就白学了,我不是上当了吗?佛法决不是这样的!
 
*****
 
“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这个话更难翻译了,怎么无起呢?起心动念是凡夫法,甚至可以借用禅宗大珠和尚的话,前面已经说过,“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好不好呢?你们有人走这个路线,打坐坐到一个念头不起,“不起心动念是阴魔”。第三句话,“或起不起是烦恼魔”,等于非想非非想境界。除了这三个路线,你看如何不是魔障。换句话来讲,我们现在说起心动念是凡夫法;不起心动念是天人境界或声闻法,偏空的;菩萨道呢?提起即用,放下便休,起与不起,了无窒碍。“虽行无起”,不起心动念而起用,“起一切善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前两天我考过你们沩山禅师的四句警语,我要你们千万注意,必须背得,“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这就是菩萨道。放下的时候不着一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譬如要上座了,我就要入休息定,放下万缘,不着一尘。要起而行,要用了,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一点小善都要注意。这个道理懂了,就明白维摩居士说的“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无法相”,一切佛法及什么叫佛法,都把它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不着相,统统放下,这个是无法相。但是你要认为什么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佛也不是,不是的也不是,你又落在“是”上。什么“是”?“非法是”,一切都否定,对不住,你又错了,你又落在一个“对”上,这个对就是“无非法相”。换句话说,一切都不是,一切也是。
 
有人研究金刚经,认为金刚经是绝对讲空的,错了,“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换言之,认为一切皆空也错了,因为一切有也是它变的。所以,楞严经中佛说了两句名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也就是“无法相”的注解;即一切法,也就是“亦无非法相”这句话的注解。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离也离。所以金刚经并不是讲空,它只是说在见道的时候,见法身的时候,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我们起而行之,修行的时候,孜孜为善,念念为善,是不可以空的。
 
禅宗大彻大悟的大师们,解释学佛人基本的道理说:“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着一尘是讲本体;万行门中,起而行之,在行为上是不能空的,念念都是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以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样样都是有,不是空。这个道理,我们学佛的首先要清楚。
 
《金刚经说什么》
 
-----------------------------------------
 
讲到“行”门,学佛的行最重要。包括外在的行为及心理的思想、观念种种。
 
沩山禅师有两句名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我们一念放下,无所谓善、恶,无所谓是、非。善法不是,佛法也不是。就是六祖所说: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是菩萨戒,菩萨起心动念之万行,心念一动,说善的就向善的做,不舍一法。
 
我当年去看传钵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与虚云、能缘为当年大陆的禅宗三大师。我一到,老和尚赶紧煽风炉,烧茶。我说:“师父啊,不敢当,不要烧水了。”老和尚说:“你不懂,你们是客人,我是主人,万行门中不舍一法,理当给你们烧水。”这是老一辈的行径,每一点都要注意到。
 
禅宗里头的行愿、见地、修证功夫,三者不可缺一。拿教理来讲:行愿是功德,功德不圆满,智慧不会成就。换句话说:智慧不成功,就是功德不圆满。
 
《如何修证佛法》
 
------------------------------
 
怎么样叫做功夫能显出智慧来呢?由戒定才能够得慧呢?戒定就修功夫。修功夫何以能够显理呢?因为你没有悟,“妙性未发”,本性还没有开发,“须假事行”,你必须要多修行,多拜佛多诵经。所以我经常给出家同学们讲,你们世间法要留意;又跟在家同学们讲,要多留意出世法。
 
“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中包括一切心理行为同做人的行为,没有一点可以马虎。你说这个是小事情,这个是小善我不做,我要做大善,你一辈子却没有机会做大善。大善由小善而来,而实际理地,如果真悟了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处处一尘也不著,一切都要放下。
 
也就是说你没有达到本空的时候,必须要念念注意,事事修行。
 
《宗镜录略讲》

君若愿披蓑衣着草鞋  则愿与君同行微信a2638388891
级别: 嘉宾
UID: 96966
精华: 3
发帖: 5905
威望: 1260 点
金钱: 131614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32 点
在线时间: 98855(时)
注册时间: 2012-05-19
最后登录: 2024-06-02
沙发  发表于: 2016-02-27 06:52

阿弥陀佛   
江山秀美催人醉
披星戴月几多回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南怀瑾: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