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氏族谱、客家刘氏历史的是非,我复制一段文字,借刘开七公墓案例,为老祖宗评反: `3z6y&dmx
开七公和广传公出生年份考证 r[#*..Y
开七公和广传公的出生年份是根据香港刘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刘兴邦(巨浪公后裔)先生的《刘氏宗族本系接代简表》加进去的,即146世开七公出生于1180年,卒年未祥;147世广传公生于1208年,卒年未祥;网络搜索,有开七公生于1180年的,有生于1182年的,有生于1192年的。 e+?;Dc-SJ\
谱载:143世祖宗臣公(1159年-1240年),145世祖龙公(1155年-1228年),宗臣公是龙公的爷爷,可是看出生年份,孙子比爷爷年龄大,这就笑话了。开七公是宗臣公曾孙,宗臣公比开七公大1180-1159=21岁,不合情理。从143世宗臣公、144世贵盛公、145世龙公、146世开七公至147世广传公,跨越五代人,年龄差为1208-1159=49年,也是不合情理的,不管任何人,不可能49岁就见曾孙的,何故玄孙。人类繁衍一般30年左右一代(世),低于20年一代或高于40年一代都不是正常的,很可能记载出错,也可能是当时的国策问题,我想这个是会有刘氏族人关心的;如148世十二房巨汉之九房惠甫系,若巨汉公真的生于1254年,后代已平均至166世(繁衍快的到168世),以2015年止,中间相差2015-1254=761年,此中繁衍18代(如我支:十二房巨汉→惠甫→飞钧→阿臣字金凤→国荣→应举→天福→永汉→琳→文业→廷芳→大财→发宽→兴宽→先文→朝字辈→恩→德→厚),每代761÷18=42年,与实际不符,显然巨汉公不是生于1254年;若按兴宁族谱,加上120年为巨汉公出生年份,则巨汉公生于1374年,中间相差761-120=641年,其间繁衍平均每代641÷18=35.6年,这就比较符合情理。 xS=" o
若不按兴宁族谱的记载,148世祖巨浩公生于1262年五月十五日寅时,官授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那么巨浩公就是生在南宋时期,在元朝时期(1271-1368年)做官,可元朝时还没有设置贵州省,贵州省是明朝初年(1413年)开始设置的,贵州省提督刑按察使这个官位就不可能在元朝有,巨浩公的生年应是1262再加上120年即1382年的明朝。 -U;=]o1
143世祖宗臣公(暂按1159年-1240年)生八子,三县令五府道,长子:贵盛,官授浙江金华府尹;二子:贵和,官授山东安邑令;三子:贵美,官授湖广长沙府尹;四子:贵顺,官授云南督粮道;五子:贵安,官授江西瑞金县令;六子:贵乐,官授曲江县令;七子:贵昌,官授顺天(今北京)府尹;八子:贵隆,官授江南督粮道。南宋疆域在南方,偏安一隅,边界离顺天还有约一千多公里,南宋不能任命贵昌为顺天(今北京)府尹;南宋也没有湖广省,元朝的湖广省大概包括南宋的广南西路、广南东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南宋不能任命贵美为湖广长沙府尹;南宋时期,云南是大理国,不属南宋疆域,南宋也没有云南省,南宋不能任命贵顺为云南督粮道;山东在蒙古灭金后才属于蒙古或元朝疆土,不属于南宋,南宋不能任命贵和为山东安邑令。至少南宋不可能任命以上四个官员;元朝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疆域广大。人只有成年后才能做官,143世祖宗臣公生八子,三县令五府道,正确的是元朝官员,而不是南宋官员,开七公是贵盛公之孙,这足以证明了,开七公不可能生在南宋。 Zq:c2/\c}
135世祖月清公在皇宋元丰二年已未(1079)增修族谱,一般是人只有到了中年才能做得了增修族谱的事,那从月清公修谱之后到146世祖开七公,期间繁衍11代人,若开七公生于南宋1180年,从1079年到1180年,约100年繁衍10代人,约10年1代,这是不可能的,这也证明了开七公不可能生在南宋1180年。145世祖龙公官授湖广布政使复升河南巡抚使,看这官职,也只有元朝才有,南宋没有湖广省,河南不是南宋疆域,龙公是元朝官员,证明了他的第七子开七公也不可能生在南宋。 xhB-gG=
朱熹(1130—1200年),朱熹生活的年代是国家档案记载的,不会有错,朱熹从学于我祖139世子翬(huī)公,139世子羽公是朱熹义父。140世祖瓒公与朱熹诸名贤著有诗10卷,朱熹与我140世祖瓒公是同一代人,不可能146世祖开七公是朱熹的下一代人或下两代人。这也有力的证明了146世祖开七公不是生在1180年的南宋,147世祖广传公不可能生于1208年的宋末。 !wZIXpeL
137世祖富山公的堂兄刘安世,生于1048年,卒于1126年。从137世祖到开七公经历10代人,若146世祖开七公生于1180年,1180-1048=132年,大约132年繁衍10代人,约13年一代,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开七公生于1300年,则有1300-1048=252年,约25年繁衍一代,这是合理的。岳飞(公元1103—1142年)是我138世祖福高公刘韐(公元1067—1127年)提拔起来的抗金名将。都有力的证明了146世祖开七公不是生在1180年的南宋,147世祖广传公不可能生于1208年的宋末。 sHOBT,B
宗臣公应生在南宋末,贵盛公应生在宋末或元初。所以,谱载龙公(1155-1228年)是不准确的,开七公、广传公以及十四房的出生年份都要按兴宁族谱的记载:开七公生年在元朝1300年,广传公生年在元朝1328年。谱载中与开七公、广传公所生朝代元朝无关的内容,特别是记载开七公、广传公生在南宋及相关的内容,应不予记载,或者删除。确定了开七公生于1300年,以30年左右蕃衍一代,那龙公生年应在1270年前后,而不是1155年,再加120年,应为1275年;贵盛公生年应在1240年前后,宗臣公生年应在1210年前后,而不是1159年,我想古人用甲子干支纪年,宗臣公生年应该再加上一轮甲子60年为1219年符合实际。确定开七公和广传公真实出生年份,就是为了更好地理清过去和开拓未来。 -a'D~EGB^
nB}eJD|
那为什么要把开七公、广传公的生年提前120年呢?只能从广传公的名讳和身份说起: f=Oj01Ut*
原谱载:2世祖讳广传公(1208~1277年),又名弁,号清淑。广传公南宋戊辰岁(公元1208年)出生,生於福建宁化,进士出身,乙未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 7&(h_}Z
历史记载:《宁化县志》载:刘并字清叔,宁化人,事继母以孝闻。端平二年登进士,调会昌县尉。时鹾寇窃发,并勒弓手申警,寇无敢犯境。辟大庾令,擒盗有功,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复以平洞寇功改京秩。《临汀郡志》载:刘并字清叔,宁化县人,事继母以孝称。调会昌尉,当鹾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王漕野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以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啸聚,宪司檄督捕,擒如海。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峒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永乐大典》载:刘并字清叔,宁化县人,事继母以孝称。调会昌尉,当差寇往来之冲,常勒弓手申警,寇不敢犯。嘉熙间王漕野差临川和籴,时朝廷降见钱充籴本,他官皆易楮,并独戒吏无得效尤,遂先办后宪司论擅易籴本钱事,黜者数人。并愈见知,辟大庾令。会谭如海哨聚,宪司檄督捕,擒如海。后调辰州判官,江西宪辟知瑞金县,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峒寇功,就任改京秩。终奉议郎。 NS "1zR+
以上的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提到刘广传三个字。刘并字清叔,就是刘广传?元朝时期的刘广传与南宋时期的刘并有什么关系?是同一个人,不可能!注意族谱中记载的广传公字刘弁,而不是刘并,不排除南宋的刘并不是广传公的可能。以刘并二十七岁中进士第,查阅刘并中进士第的年份,是在南宋端平二年,以确定刘广传生于南宋,正确吗?兴宁族谱记载广传公的十四子出生于明初的时间不会错,以广传公生于南宋1208年,则出现了父亲比儿子大150多年的怪事!有的则干脆将广传公十四子的生年提前120年,明明是正确的又否定了,这合理吗?以宗臣公,宗臣公八子的官职(族谱记载官职多是准确的)、月清公修谱的年代、龙公所任官职,以及南宋、元朝、明朝的地理疆域、行政设置,朱熹、岳飞与刘家的关系和生年,准确的证明开七公生在元朝中期,开七公之子广传公会生在南宋吗?不会的,以广传公十四子的官职,也证明了广传十四子生在明朝初年是正确的,广传公生于南宋、元朝、明朝中的哪个朝代,应该心知杜明了。 IBW-[lr7
元末农民起义在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九月,兴宁族谱载广传公生于1328年,广传公27岁时是1355年,正是元末农民起义时期,元统治者除了镇压农民起义,无心去组织科举考试,广传公哪能二十七岁中进士第?可能在修族谱时,误把南宋时期的刘并当成刘弁广传公而误记。 ^S(QvoaQ
端平二年,即南宋公元1235年乙未,刘并中进士第。在南宋到明初科举考试资料中查到刘并中进士第的榜单在端平二年,可此时还远未到广传公出生时间,说明了族谱中记载的广传公,是误把南宋的刘并当成了刘弁即广传公,把南宋刘并的事迹和政绩套在了广传公身上,给广传公安上了一个优秀政客的光辉形象,把刘并这套外衣披在广传公身上。 .k%/JF91n
网上搜,据刘运西《谱牒专揖篇》称有谱载,广传公讳毓正,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朝官;又载广东蕉岭谱载,广传公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公。这也说明广东客家刘氏二世祖广传公,不是南宋的刘并,字清叔,是后人误将广传公与南宋的刘并混淆为一个人。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呢?可能是后人忙于其它的事,没有及时编修族谱,等到一定的时候去编修族谱,知广传公是刘弁,查有关历史资料时,误把刘并当刘弁来查,因并弁同音,然后就将历史上的刘并的光环及时代背景戴在了广传公的头上,一字之差,以至有的后人错误认识了几百年。族谱记载广传公官授江西瑞金县正堂,历史记载刘并官授瑞金县令,除了并弁同音形近,还有出生地相同,都是江西宁化人,只是出生的朝代不同,后人容易误认为广传公和刘并是同一个人。 `1#Z9&bO
结论是南宋的刘并和元、明时期的刘广传不是同一个人:开七公后广传公,接下来是十四房,兴宁族谱有记载,生在元朝到明朝。历史记载的刘并,确实生在南宋末,相比我祖广传公,大了一百二十年。并弁同音形相近,查找史料假乱真,还原历史真面目,从今理清启后人。刘并,字清叔,宁化人,生于南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戊辰岁正月廿日辰时,进士出身,端平二年乙未年(公元1235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从六品),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刘广传,字源远,号毓正,别号弁,元朝致和元年1328年戊辰岁十一月十三日,生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乡,官授江西瑞金县正堂, 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8年)朝庭官员,卒于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岁10月16日已时,享寿七十六岁。